福臨對于自家奴才的提議自然予以滿足,所謂遷界禁海更多的也是針對鄭成功而非更具實力的合眾國,而遷界禁海也非一紙詔令之事,按照索尼與福臨的計劃,遷界禁海的地域北起朝鮮,南達福建沿海,如此,遷界禁海對付的不僅是鄭成功一人,還是為避免合眾國北洋戰區的軍隊進行的沿海騷擾。
在過去的幾年,北洋戰區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資源就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但小規模的戰斗從未停止,在廣袤的膠東平原之上,從青島要塞出發的合眾國騎兵部隊與滿清軍隊打的難解難分,而北洋艦隊支持陸軍在煙臺、威海、日照沿海的島嶼建立了多個前線支援點,而在遼東除了海洋島之外,另有七八個前線島嶼被占據,陸戰隊常利用這些島嶼,上岸襲擊,除了誅殺滿清官、兵,還大規模劫走人口和糧食,并且支持遼東當地的逃奴進行反抗,而遷界禁海顯然就是為了應對這些小規模的戰斗。
幾萬里的海岸線進行遷界,而且一次性內遷二十里到五十里,涉及到近千萬百姓,如果處置不善,便是惹出大禍,所以,滿清朝廷從永歷八年計劃的遷界禁海,真正的實施卻是到了永歷九年。
遷界禁海可不是一紙詔令便可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禁海的政策古已有之,但遷界從未有過,禁海會損害海貿商賈的利益,這一點在對滿清來說不算什么,因為以海洋為生的商賈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要么該操他業,要么早已投靠了合眾國,但遷界卻是對整個沿海百姓的迫害,要知道,滿洲主子們沒有物力財力對遷界的百姓進行安置,所謂的遷界就是劃定出違禁區域,迫令百姓遷入內地,對于違禁區域內的一切百姓進行屠殺,以達到絕禁沿海的目的。
在長達數萬里的海岸線上,滿清朝廷在不同地段劃定了二十里到五十里不等縱深的違禁區域,在一些海患尤重的區域,甚至劃定了二百里的縱深。
在沒有土地和財政支持的情況下,滿清朝廷唯一的倚仗便是沿海的軍隊,但是沿海的軍隊,特別是閩浙兩地的綠營兵也必然是反對禁海的,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他們與沿海明軍藩鎮進行了大宗量的走私,所獲頗豐,一朝禁海,利益淪喪,所以,滿洲皇帝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沿海滿達海部、張存仁部和岳樂所部厲行整頓軍紀,嚴查走私貿易,先治軍再遷界便是滿清朝廷遷界禁海的戰略。
松江,拓林鎮。
夜色正濃,烏云蔽月,一陣陣海風從海面吹來,岸邊的蘆葦蕩吹的如海浪涌蕩,羅山有看著與平日一般無二的海面,稍稍放下心來。
“準備一下上岸,二子,準備火石,上了岸先煮些湯水來,這日子口,凍死人了。”羅山有低聲說道,他座下這艘槳帆船是長龍的改版,肚大艙高,裝載貨物極多,船上二十多人不是自家子侄,就是同村同族,而過去的四五年里,這艘船往來于拓林鎮與泗礁山進行走私貿易。
一開始,這艘船走私的是酒水、水果、棉布,但是隨著兩年前羅山有正式加入了安全局,他艙內的貨物便是完全變了模樣,特別是從泗礁山出發,艙內裝滿了南洋香料、名貴木材、蔗糖,而最重要的幾個箱子里,裝著的是五十萬枚銅錢順治通寶。
羅山有經營這條走私航線多年了,走私來的利潤便是他發家致富的資本,與此同時,他還擔著為合眾國偵查情報和聯絡的任務,拓林鎮掩藏在一片蘆葦濕地之中,只有羅山有這等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才知道那些河汊子通往何處。
“羅爺,那有巡船。”眼尖的漿手指著遠處的帆影說道。
羅山有看了一眼,發現那是一艘大型蜈蚣船,在近海海面上橫沖直撞,想來應當是舟山國姓的巡邏船,他罵了一聲,說道“別管他,沖進蘆葦蕩,他們便追不進來。”
“好咧”槳手們都是老把式,在羅山有的命令,飛快劃槳,羅山有罵道“這國姓越來越霸道了,自己做著走私買賣,偏不讓咱們做,真是讓人氣憤。”
羅山有罵著,駕駛這艘長龍駛入了淺水區域,順利擺脫了那艘蜈蚣船,那船只是遠遠的放了幾聲炮,也就是撤離了,天亮之后,羅山有找到了路,返回了拓林鎮。
拓林鎮位于金山衛西面四十多里,金山衛此時已經成為了江南的海防重地,那里駐扎著兩營兵馬,還有江南水師一部,而拓林鎮因為周圍被沼澤、濕地包圍,遠離海防,已經成為了松江府的走私集散中心,而金山衛的海防參將正是這里的土霸王,也是羅山有需要孝敬的對象,而羅山有最賺錢的銅錢走私,海防參將張世華也是參與其中。
“嗯,島夷這銅錢是越做越好了,和普通的順治通寶一般無二了。”參將府里,張世華掂量著一枚假錢,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