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瑞出示了幾種公文和官方統計資料,都是以鵝毛筆書寫,特別是一些土地造冊、人口統計和稅收財政,這些資料密密麻麻,若是以毛筆書寫,恐怕要多用三倍的紙張猶不成形,不僅增加支出,關鍵是查找方面也有不便。
而毛筆改成鵝毛筆,對于士子們來說成本也不高,毛筆書寫需要狼毫、硯臺、墨,都不是便宜貨,而鵝毛筆反而只需要鵝毛,墨水和墨水瓶即可,相對來說成本也小了不少。
鵝毛筆雖然叫做鵝毛筆,但卻不一定是鵝毛,其余禽類最外層的羽毛也是可以的,一般來說,還是禽類左翅膀的羽毛更佳,因為其生長角度符合右手寫字的握筆習慣,而對于書寫精細的字體,實際上還是烏鴉的羽毛最好,其次是鷹和貓頭鷹,而羽毛也僅僅只需要簡單的脫脂和硬化處理,然后削切筆尖就可以了,鵝毛筆用的墨水比毛筆用的墨汁更簡單易得,實際上,染布用的燃料完全可以拿來使用,至于墨水瓶,大本營大規模用玻璃做墨水瓶,在緊急情況下,瓷瓶、陶瓶甚至木頭都行,不成拿個茶碗臨時充任也是可以的。
官話又被稱之為基本國語考試,這是最簡單的,只需要用北方官話朗誦幾艘唐詩也就算是通過了,推廣官話國語,是一個長期工程,公職人員是要做表率,但并不強制。
至于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士子多半是會的,再不濟找個賬房學幾日也就是了,這頂多算是生活常識。
聽何文瑞講解完,大家也是多半放心了,如今距離考試還有一段時間,現學也是足夠通過初測的,至于接下來的中級和高級測試,也都給了緩沖的時間學習,并且何文瑞答應,每個人都有三次考核的機會,而且年年進行考試,這比三年一次的科舉要人性化的多。
而何文瑞還答應眾位士子,本次東南科考的高級測試結束后,可以選擇進入行政體系服務,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前往臺北大學等一系列高級學府學習,在那里畢業之后,那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只是東南十二州府,只有前一百名的擁有選擇權,但對于士子們來說可算是一大喜訊。
這一次何文瑞前來登聞樓,算是公告東南科考制度之前的一次內部討論,通過這些士子代表的態度的反饋,來看是否更改部分規則,目前來看,這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東南科考還是能被廣大讀書人群體所接受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給予了中低層讀書人進身之階。
要知道,在過去上千年的科舉制度雖然比之前的九品中正制度要公平的多,但中低層讀書人來說,仍然難以直達權力的核心,簡單舉一個例子,在明朝,四書五經加起來的價格就超過五十兩,僅這一點,就足以讓許多貧寒學子望而卻步,他們只能抄書的形式獲得,更不要說,中舉之后,想要更進一步,還要游歷,前往富庶的江南、北京游歷,與當地的士子切磋學問,以獲得名聲,這種游歷是最為花錢的。
這還不算,科舉本身就是一場特權階層的游戲,在明朝,座師、宗族和同年等關系構成的網絡,使得舉人、進士等身份壟斷在少數人的手中,這些沒有關系背景的底層學子,往往只能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漸漸走進去。
而東南科考讓貧寒士子們認識到了中華合眾國這一新朝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旁的不說,科舉只靠八股文和試帖詩,好與壞,完全就是考官的一句話,士子參加科考還要研究考官的喜怒哀樂,才能有所成,合眾國的考試則完全不同,占據分值一半的是選擇題和判斷題,這是最作假不得的,而在考試結束之后,還會公布除卻策論之外的所有答案,士子是可以大體判斷自己得分的,更重要的是,部分優秀考生的試卷會公開,而前三甲的考生試卷直接會登錄在報紙之上,供眾人平叛,這種考試機制比科舉制度更為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