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算下來,海娃領地將要為合眾國七個師級單位和八個旅級單位及三十多個營團級單位,當然,這些營團級單位只有少量是技術或者獨立級,大部分都是各海外領地的后備兵機構,因為從海外領地到前線,有些要航行大半年,士兵很多會死亡,而參戰之后也會有傷亡,因此要有配屬的后備兵,比如南非旅,就有一個一千五百人的后備兵團。
可以看出,擴軍法案讓合眾國在沒有付出資金的情況下,實力擴充了至少三分之一,也加深了大本營與海外領地的聯系,算是善政,當然,這些軍隊最早的可以明年抵達,而大部分則是永歷十四或者十五年抵達,作為預備隊或者在第二輪攻勢中參戰,而實際上,這場全民族的解放戰爭開始之后,連海外一些民間團體就開始參戰,最先響應的是澳門。
葡萄牙殖民者是合眾國堅定的盟友,無論是貿易,還是面對荷蘭和土著,不然也不會先向合眾國移交東帝汶,又出售科欽了,而合眾國投桃報李,一面給予其高于其他國家的貿易地位,一面力所能及保護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全面戰爭爆發后,澳門方面率先詢問,既然曾經為永歷過一個費雷拉營,要不要為合眾國也組織一個營
最終這個要求被允許,裝備由葡萄牙人,經費由澳門的葡萄牙和華人商人共同承擔,而士兵中夾雜了葡萄牙人和華人、明國人,當然,明國人是主流,因為澳門大部分人是明國人,而所謂華人則是那些入籍葡萄牙的明國人。
而這也掀起了一股潮流,一些海外商人都開始效仿,暹羅的華商甚至打造了一支暹羅旅。
雜七雜八的算下來,與滿清進行全面戰爭的兵力是絕對夠了,關鍵還是在于財力,實際上,讓海外領地自費組建軍隊參與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本身的初衷就是節約軍費,但三四十萬人作戰,耗費的財力物力可是不菲的,這也是李明勛力圖往后拖一拖,多積攢一些財力。
事實上,元老院提出以義務兵制代替募兵制,但最終在試行后選擇妥協,作戰部隊依舊是募兵,占領軍則是義務兵,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二十年也改變不了人們的思想,當兵是一種謀生手段,這是合眾國士兵的主流,至于對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這有,但還是壓不倒對金錢的渴望。
當然,獲得更多財力的關鍵仍然在于取勝,目前所積蓄的資源,李明勛計劃是至少奪取江南這一核心區,當然,如果順利,可再占湖廣,只有通過占領、清算、充實軍資,才能不斷滾雪球下去,當然,期間出現了意外,合眾國一下多出幾千萬的財政收入,讓一切更順利,這是后話了。
而李明勛所做的一切,無論是擴軍還是動員,亦或者參與不久之后在檳城召開的會議,都是民族解放計劃的一部分。
一直以來,滿清都是合眾國的主要敵人,但卻一直不是優先度最高的敵人,進行大陸大撤退之前,合眾國先擊敗了西班牙這個最急迫的海上威脅,而發動大陸攻勢的前哨戰兩廣會戰前,合眾國又先擊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今對滿清的全面戰爭將要發起,李明勛首先要做的還是要穩住海洋方向。
只有穩住海洋,才能源源不斷的為大陸攻勢資源,不然就要被絆手絆腳,這一支是合眾國戰略的核心,從未有過改變,實際上,至少現在,李明勛還不知道滿清與荷蘭東印度公司要構筑一個包含殖民國家和封建王朝的聯盟的情況下,李明勛還是要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讓海洋戰略穩定,但往往,事與愿違。
永歷十三年五月底,一支規模巨大的艦隊從臺北起航,南下前往檳城,這支擁有一艘二級戰列艦,兩艘瑞獸級、四艘臺灣級共計七艘戰列艦的艦隊原本是準備加強給印度洋艦隊的,但因為元首在旗艦之上,掛起了李明新的金龍紋章旗,所以艦隊以龍艦隊代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