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先派人把魯王等宗室接到瓊州去,然后等待時機,先與吳三桂虛與委蛇,待時而動也就是了,幸好,我們還有章程可循,只要無野心家作亂,倒也不至于讓聯盟崩潰。”李明勛說道。
李明勛所說的章程,就是當年中明結盟的時候定下的機制,中明結盟是民族同盟,合眾國承認永歷皇帝為這個聯盟的領袖是將皇帝視為了民族的族長,既然大家是同族,便可以族權決定上下,畢竟那個時候,朱明的正統的地位還是無可撼動的。
在聯盟的體系中,永歷是名義上的民族領袖,而李明勛則是中華民族所有武裝力量的總指揮,即盟軍總司令,在權力劃分中,皇帝為主,元首為輔,相得益彰,但在政治地位中,李明勛還是要靠后一位的,因為當時的永歷已經立了朱慈煊為太子,在同盟條約中,對民族領袖之位是如此表述的帝為一族之長,然天下大亂,山河破碎,勢不由我,若天子不幸,則太子繼之,若太子不幸,則李氏明勛遞之,晉王、蜀王為續列,則天下唯我,天命永佑。
簡單的說,民族領袖這個位置,在永歷死后屬于太子朱慈煊,朱慈煊死了才是李明勛,如今永歷一家都被擄,雖然沒有死,但身處險境,按聯盟條約,當以合眾國元首李明勛繼之,晉王李定國輔佐。
但這個領袖繼承體制有一個問題是很模糊的,李明勛是以何身份繼承領袖之位,或者說李明勛、李定國這些處于序列位置上的人繼承的是什么,民族領袖還是皇位
其實這個問題是故意模糊的,目的當然是取代明朝,天下一統,可時機仍舊不對,這也是李明勛要控制住朱明所有宗室的原因,他要先以元首之姿代理領袖之位,然后就是待時而動,與吳三桂虛與委蛇,期間觀察朱明各藩鎮的武將、士紳和老百姓的態度,只要不反對,便可在帝崩之后稱帝,如果阻礙很大,那就只有再立新君,徐徐圖之了。
“那元老院這邊如何配合呢”林誠問道。
李明勛道“不管怎么說,先讓阿海回來,大本營不能沒有重量級的元老坐鎮,他在這里,我就可以去滇京,元老院要繼續支持東南的戰事,但主要還是支持西蒙斯的海軍艦隊,只有海上打贏了,我們才不會有后顧之憂。”
“我明白了,海上速戰速決,以便陸地盡快取得勝利,帝位之事,雖說講究正統,但總歸還是要看功勛的,他朱元璋驅逐蒙元,以草芥之聲榮登大寶,若你也能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便是無可爭議了。”林誠當即道。
李明勛點頭,他知道這是最基本的道理,他現在只有扶危之功,未有光復之德,若能光復江南,攻入中原,那個時候什么四藩什么正統,通通不重要了。
印度,馬德拉斯。
這里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首府,高大的圣喬治堡代表著不列顛王國在東方的利益,四月的馬德拉斯已經非常炎熱了,但這是對于本土的那些紳士們來說,東印度公司的馬德拉斯總督諾頓并不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對于惡劣的條件有著很強的耐受能力。
在東印度公司里,諾頓爵士都是一個傳奇,他雖然是貴族出身,但家族早已沒落,年輕的時候就在美洲的煙草海岸摸爬滾打,在加勒比海的熱帶雨林里征戰橫行,在惡劣且危險的殖民地渡過了十五年的時光才進入倫敦商人們的眼睛,前往東方,迅速成為總督,軍旅出身的諾頓與那些貴族不同,他能從無數的戰爭中活下來,是因為他對危險有種天生的直覺,這個炎熱的午后,他感覺有巨大的危險向馬德拉斯靠近。
他不知道危險來源于哪里,是附近蘇丹國的圍攻,還是那些異教徒的艦隊諾頓猜不出來,所以他只能頂著太陽,對馬德拉斯的防御體系進行突擊檢查,城堡的火炮彈藥充足,士兵不多但是處于備戰狀態,港口的商船與民船分開,屬于東印度公司的武裝船只里,除了九艘千噸噸位的武裝商船,還有公司在本土采購的六艘主力艦,本土的海軍在追隨潮流,打造戰列艦隊,主力艦已經不那么吃香了。
“總督大人,您看,外海出現了一支艦隊。”炮臺上的軍官跑到了諾頓面前,報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