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怪馬凱峰奇怪,在距離膠州灣不到兩里的運河兩岸布滿了房屋,層層疊疊的望不到頭,運河上船只來往不絕,碼頭更是林立,而那些橫跨極大的巨大房屋,分明就是廠房,而運河兩岸就是人頭涌動的道路,繁華程度已經不亞于江南的一些大城市了。
“這是新城,自然沒有城墻了,這里也沒有朝廷,沒有衙門,管事兒的都是綠營的幾個大帥,誰會立城墻呢”船長不知馬凱峰身份,隨口說道。
“這里少說有四五萬人吧”馬凱峰說道。
船長道“不止呢,少說十萬,有人說有二十萬咧。”
“膠東何時有過這等大城,與前明時候的登州一般無二了。”馬凱峰說道,他本身就是登州人,十幾年就在登萊巡撫衙門里當稅吏,對膠東再熟悉不過了。
“這新城也是這些年才興起的。”船長一甩腦袋后的豬尾巴,頗為自豪的說道“當年東番的大軍打進了山東,橫掃全魯,滿清兵打不過,甚至連登萊都被人占了,那些年,登萊老百姓好生過了幾年好日子,后來東番大部分兵馬撤了,說是去打兩廣、福建和浙江去了,就剩了一個青島要塞,滿清這邊也就剩了張存仁張總督和綠營的幾個大帥,但滿清雖然占住了登萊,實際兵馬根本不敢過運河,就怕東番攻入運河。
張總督大營在膠州,還有幾個營伍在青島要塞對面,東西就得靠運河上的浮橋,這里才有了兵站,后來也不知怎的,雙方都不打仗了,做起了買賣,來了幾個老爺,以周老爺和王老爺最有錢,建立了集市,這里就被叫做周王集,后來規模擴大,大家都叫它新城了。”
馬凱峰問“滿清朝廷那邊也不管,山東巡撫衙門也不管”
船長笑哈哈說道“管怎么管,這位爺,您知道第一波在這里開買賣的是誰呢就是山東提督高大帥,呵呵,韃子朝廷不給餉銀,綠營的大爺兵就得自己出來找活計,周邊老爺想做出洋的買賣,青島要塞那邊也不擋,張總督、登萊巡撫都有產業在這里,據說連京城一些韃子王爺親貴都在這里撈錢呢,誰管呢,誰敢管
前兩年登萊巡撫還向韃子那邊報告呢,結果呢,綠營差點嘩變,那位侯大巡撫現在可老實咯。”
馬凱峰身為北洋戰區的高層,自然知道,這些年滿清集中資源往岳樂方向投入,其他方向自然資源比較少,山東雖然也算是戰地,但欠餉也是平常事,其實綠營不怕欠餉,因為綠營兵本身還是小商人和匠人,有自己謀生的手段,可登萊已經是四戰之地,被合眾國遷走大半人丁,又有數萬兵馬肆虐,早已沒有什么商業活動,因此本地的官員將領只能自己想辦法,有兵在手,滿清那邊他們不怕,青島要塞代表的合眾國也愿意借此機會影響山東,因此也就默認了這一切。
早年的周王集如今變成了膠州新城,這里每天有幾十艘船來往于新城和青島港,把海外廉價的糧食、肉制品、鹽巴輸入,出口的則是本地出產的棉布、芝麻花生油脂,而隨著規模的擴大,膠州新城的商業向周邊輻射,海外運來的鐵錠會在這里加工銷往周邊的省份,因為煉鐵,采煤運煤也在發展,因為船舶運輸較多,造船和修船也興起,帶動了鐵制品加工和木材加工與采伐,膠州逐漸成為了一個手工業中心和商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