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輕罪重罪,被懲治的人都有游街示眾的責罰,更是贏得了當地百姓的一片歡呼。
兩日功夫,不僅這支騎兵受到了歡迎,補給休整也有百姓支持,而且還有意外之喜,原來莊姓奴才為了討好青州大營的人,曾經派遣壯丁去青州大營修工事,因為是輪工,有些人已經回來了,這可是現成的情報,戰區的情報參謀當即忙活起來,巴特與曹禺商議之后,絕對留下一百騎兵,幫著情報參謀繼續這種模式,二人則把其余的參謀攏在一起,去了青州大營。
從當年光復永寧到時下,滿清與合眾國已經打了二十一年的仗了,大小戰役打了無數,滿清輸得多贏的少,但總歸摸出了不少門道,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結硬寨打呆仗。
這些年,滿清從朝廷到地方都是認識到,其麾下軍隊,無論是地方團練還是精銳八旗,只要是大規模決戰,兵員素質、戰術配合和軍械質量都遠不如合眾國,唯一可以占上風的除了兵力就是資源了,而能發揮這種優勢的,便是陣地鏖戰,用人命和錢糧就消耗,這樣的辦法是無法取得絕對的勝利,但也不容易崩潰失敗。
大營原本是滿清軍隊駐扎所在地,兼有生活設施,但出于前線的大營早已成為了一個立體全面的工事群,特別是青州大營,張存仁上任的第二年就開始經營,十數年下來,早已有了很大的規模。
青州大營沿著青州城東南北鋪開,壕溝、柵欄、跑壘、胸墻、交通壕、屯兵屯糧所樣樣不缺,工事套著工事,火力疊著火力,又背靠青州堅城,號稱固若金湯。
滿清采用大營對付合眾國優勢的火力和嚴整陣列的李氏已經不可考,但大規模的使用還是在兩廣會戰期間,博洛指揮的八旗精銳和三漢藩的藩下兵立下的深圳大營,雖然大營不可避免的被突破,成為了兩廣會戰的第一場失敗,但不可否認的是,那卻是滿清少有可以與合眾國硬碰硬的戰斗,相對于三漢藩組織的廣州守城戰,更是顯得有用。
當年的深圳大營既有李成棟時代的經營,也有漢藩從南洋雇傭洋人進行的設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若是全盤用在青州大營上,也是要落伍的,在張存仁的努力之下,青州大營進行了諸多改進,重大改進有三,第一便是厲行防火。到了這個時下,滿清已經領教了合眾國火箭彈的厲害,若是平日的大營,光是暴露在外的帳篷、糧草就能把大營燒個底朝天,多爾袞不就是死在這種武器上的嗎
其二便是增加防御,這不僅是要加固工事,還要增加防御維度,特別是來自腦袋上的防御,畢竟合眾國陸軍的以旅或者團為單位,從五百米開外的齊射,那鉛彈便是從腦袋上落下的,雖說殺傷力不大,但己方無法還擊的情況下,任由陸軍一片片的收割生命,這可不是滿清軍隊所能承受的,當然,榴霰彈這類新型彈種出現在東南戰場上,簡直就是密集陣列士兵的死亡收割機。
其三便是增強火力,僅僅是火繩槍是不夠的,但滿清又沒有能力普及燧發槍,好在這個世界上有比燧發槍還要容易批量生產的武器,那就是火炮,特別是佛朗機、劈山炮這類輕型火炮,依靠工事還是能有所作為的,而滿清入關,收繳的各式火炮眾多,統統從府庫里拿出來取用,哪怕每門火炮只能打響一聲,也是極為有用的。
而塹壕戰、陣地戰中鼎鼎有名的手榴彈也出現在滿清的軍隊之中,只不過清軍可沒有那么完整的加工技術,所以多半是用瓷瓶瓷罐裝火藥和石子,總歸還是有樣學樣。臼炮不算什么新鮮玩意,但滿清受技術限制,還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地步,總歸是有的了。
青州大營已經進入戒備狀態,壯丁之流已經被趕走了,而背靠的青州城則是大營軍隊的主要糧食儲存點,特遣營通過眺望繪制了部分地圖,也捉了部分舌頭,但關鍵的情報還是巴特的,他麾下蒙古兵很多,不少還是新近加入的,模樣做派與蒙古八旗類似,穿上衣服進去,如魚得水,青州大營很大,這群蒙古兵也不能面面俱到,好在他們找了個更省力的法子,綁了營中負責監修的人出來,大部分卻都是洋人模樣。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