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李德燦攔住了巴特,對房間里其余幾個將領吩咐道“奧巴,你帶他們就點驗兵馬和軍械,帶我的手令去,所有倉庫一律對你開放,務求萬無一失。”
待眾人退下,李德燦問道“巴特,此間率永寧之兵出擊遼東,總要有個目標吧。”
巴特也知道,在統帥部和北洋戰區開具的公文之中,只是點明了以巴特為主,授便宜之權,相機行事,從者皆受其命,卻是沒有說進入遼東之后如何作戰,巴特來之前,與裴成義等人商議,最好的戰術自然是率領精銳從清軍背后突襲,越過遼東,在冰凍開化之后奪取牛莊,支持第六軍主力上岸,但此間一去數千里,幾該站采集不完全,請百度搜索'',如您已在,請關閉瀏覽器廣告攔截插件,即可顯示全部章節內容
一級行政區行政長官一職了。
“好吧,我們可以合作。”巴特最終選擇了與他合作。
三月初,巴特的西征軍終于組建完畢,精銳步騎兵便是有三千人,另有一千五百名精挑細選的雇傭軍和一千名隨軍壯丁,而準備的戰馬、駱駝和馴鹿也比李德燦保證的多了四成,大軍選擇繞行寧古塔,在進入寧古塔以西百里之后,才是進入寧古塔到赫圖阿拉的官道,前鋒也與沿途的滿清驛站發生沖突,浩浩蕩蕩,沖擊而去。
巴特把主力軍隊交給李德燦節制,自己則率領四百名騎兵作為前鋒直撲赫圖阿拉,并不是說巴特要突襲打下赫圖阿拉,畢竟大軍的行蹤已經暴露了,巴特的目的是擾亂赫圖阿拉守軍對于大軍實力的判斷。
四百名騎兵,一人三馬,很容易讓人以為是這些年越境清剿的那些騎兵隊,在這種情況下,赫圖阿拉的守軍不會燒毀城池撤退,而是盡可能的把糧食、人丁聚集在城池內固守,等待援軍或者無可得的敵軍騎兵自行離去。
赫圖阿拉的守將是一個參領,麾下卻只有兩個佐領的八旗,因為被抽調過,兵卒加起來也不過兩百多,好在赫圖阿拉有愛新覺羅家族始祖的幾座陵寢,有一百八十人的護陵八旗,兩撥人馬加起來四百多,一接到東番兵騎兵大隊西進的消息,赫圖阿拉守將塔斯哈便是命人傳令給周圍的莊子,讓所有旗民帶上包衣奴才,軍械、糧食和物資進城駐守。
塔斯哈擔任赫圖阿拉守將已經四年,擔任本地佐領也有七年,與合眾國打過很多次交道,他的生涯中,類似的事情經歷過四次,其中有三次是虛警,另外一次也是被東番騎兵打了秋風,燒了城外的幾處莊子罷了。
塔斯哈在督領麾下軍民防御的時候,同時向薩爾滸城和盛京求援,駐守薩爾滸的參領點了一百五十名騎兵便是馳援赫圖阿拉,薩爾滸不重要,赫圖阿拉也不重要,這兩地最重要的就是愛新覺羅家族在赫圖阿拉城外的祖墳,這要是被東番兵燒了或者掘了,那兩地守將必死無疑。
這一點,塔斯哈和薩爾滸守將都清楚,巴特也清楚,伏擊了薩爾滸援兵之后,巴特率領騎兵,趕在薩爾滸守軍反應過來前,偷襲成功,順利占據了這座進出遼東長城內外的城池。
三月十三日。
大軍走出了長白山的野林子,出現在了赫圖阿拉城下,這座城市分為內外兩層,內層周長約么四里,外城則是超過九里,這意味著,即便塔斯哈把城內所有的男人都拉到城墻上,也只能是一丈一個人,如果考慮到兩班倒,那得兩丈一個人,城市是注定守不住的。
如果不算塔斯哈經歷的那一次的話,赫圖阿拉已經近四十年沒有遭遇過攻擊了,城墻破爛不堪,城外的護城河早已干涸,城頭上寥寥幾門火炮只有一半能打響,而且火藥還很缺,塔斯哈已經讓人把所有的武器分發下去,三眼銃也成了好東西。
巴特麾下也只有五門野戰炮,炮彈也是不多,但在這片戰場已經是難得的重火力,在幾次試探之后,巴特搞清楚了清軍城頭的防御火力,一邊讓線列步兵列陣齊射,一邊讓人砍伐樹木,捆扎秸稈,趁著夜晚利用這些玩意填充護城河,兩個晚上便是填充了大半,而在這兩天里,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佯攻就沒有停止過,大量的士兵輪班,組隊喊叫著沖殺,然后退回來,逼著清軍把主要兵力放在城頭上。
第三天的早晨,最后一輪勸降未果,開始進攻,燧發槍手遠程射住陣腳,披甲女真武士、手持倭刀的日本武士,還有朝鮮士兵,用簡單的云梯登上了赫圖阿拉的城墻,陣亡七十二人,奪下了這座滿清的龍興之地,第一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