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賊非我軍對手,借助騎兵優勢,我將其圍困牛沐店,正想求步炮大隊來圍殲,卻不曾想膠州方向開來另外一支萬人規模軍隊來援,這支軍隊騎乘矮馬、持大弓,鎧甲層疊,又有部分著東番服飾,自生火銃和輕炮,為首名為河源田兵衛。”
“河源田兵衛,這倭奴名字好生熟悉。”張存仁記下這名字,卻是咂摸起來。
高第贊了一聲“大人好記性,當年在青島,與大人對陣的倭軍之首便是這廝啊,這支卻是倭軍,河源田兵衛原為東番之兵,后隨島夷進軍東瀛,成為東瀛貴族,此番率軍渡海而來,這支軍隊雖只有萬人,大半都是騎兵,俘虜幾人才知道,這支軍隊是東瀛之西國、九州、四國三地倭人領主匯聚出兵,都是百戰之武士,我軍與之對陣,雖然火器占優,但倭奴強悍不畏死,又多騎兵,與濟州旅內外夾擊,我軍才是敗退了。最終,倭軍進東番大營,明火軍入臨朐,才是脫離接觸。”
張存仁臉色一沉,朝鮮加日本,便是平添兩萬馬步,其中騎兵大半,戰力不俗,他認真寫下,又問“高將軍,此后你麾下綠營便沒有進攻嗎”
高第說道“屬下未免倭軍與鮮軍騎兵斷我軍之后,便是把騎兵拆分與同樣受到阻擊的漠西蒙古人一起,襲擾東番濰縣到臨朐運輸線,開始比較順利,剿滅幾支運輸隊,但很快,我部與蒙古各部就是遭遇了南洋夷兵襲擊。”
“都是何等夷種,兵力幾何”張存仁問。
“南華、九龍、婆羅洲、巴拉望四地夷兵多為精壯黑瘦,身材高大的馬來人,雖說使用的軍械、戰馬和服飾與呂宋來的忠貞軍大體類似,但膚色迥異,語言相互之間也是不通,綠營與漠西蒙古人俘虜了十幾個人,除了漢語之外,本部語言竟然不下十種,其中還有少量黑矮人,為跳蕩選鋒之屬,不過四尺高,極為兇狠毒辣,擅長用毒,那些夷兵也是懼怕,說這些人不僅殺人,而且還吃人。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除了人種問題,文明種族的身高普遍不如野蠻種族,比如馬來人因為熱帶地區食物豐富,普遍身高一米七,相反,江南的漢人身高就不如了,西方也是一樣,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龍蝦兵對陣的美國表弟比他們平均高了七公分
這些人咱們見識過,至少聽說過,還有些少見的,一支名為印度騎兵團的,身著鐵甲,戰馬高大,卻不著鐵盔,以布纏頭,像是頂著一個蘑菇。錫蘭來的是佛兵,卻沒有一點慈悲的樣子,殺伐果決,還有一些非洲來的騎兵,要么如藏人一般膚色黑紅,要么就是膚如炭石,這些騎兵,只有軍官和少量老兵是漢人,其余都是夷種,不過這些騎兵使用的戰馬極為神駿,但戰術卻與東番騎兵完全不同,少陣列多離合,倒是與蒙古騎兵類。
對了,這些夷兵之中還有不少孩兒兵,多不過十三四歲,隨主帥行動,兼宿衛、傳令之職、卻是軍官之屬,甚是怪異,只是夷兵來去如風,很難估計數量,與倭兵、鮮軍不同,南洋夷種多擅長火器,槍械犀利,火炮嫻熟,尋常軍隊遇見,難以招架,對東番不熟悉的人,見那黑廝、紅毛之屬,還以為鬼魅羅剎,未戰便是心中膽寒,夷種除了尋常馬步炮和火器,還蓄養其他物種,多大象、虎豹和猛犬,正面對陣多不適用,小規模作戰卻經常出現,讓人防不勝防。”高第稀里嘩啦說了一大堆,張存仁卻是不再記錄了,臉色陰沉如水,高第不免有些后怕,會不會自己被安上一個散播失敗言論,為賊敵張目夸談的帽子呢
見張存仁久久不言,高第告饒道“大人,屬下孟浪了,不該這般談及東番。”
張存仁笑看高第,說道“將軍再孟浪,還有巽親王孟浪朝廷連皇族宗室都不能確保忠誠了,又何必苛責將軍這等忠直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