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勛觀察著左翼的地形,如果按照聯絡官所說,明軍就不是能快速大敗的了,他也明白了敵軍的意圖,明清兩軍是要拼命一搏了,清軍的進攻不顧傷亡,明軍的防守也是用性命去拖延時間,如果是這樣的話,只要右翼能守住到天黑,或者頂住了清軍的進攻,那么這場戰役也就拿下了。
“右翼呢,右翼那邊怎么樣了”李明勛又問道。
右翼聯絡軍官拿起幾個模型,又外面擺了擺,已經擺到了沙盤的極限,顯然,在過去的一個小時里,清軍又往東面拉伸陣線了。
“清軍的陣線拉伸的太長,已經接近了百脈湖的邊緣,未免遭遇側擊,高將軍只能繼續向東增兵,現在,左翼指揮部步兵方陣只有您剛派遣過去的那個混成旅作為總預備隊,而河堤密林處的隱藏兵馬已經完全暴露,高將軍先后調遣了七個旅、團級單位支援前沿,如今那個方向僅剩下了兩個步兵旅,一個混編騎兵旅,一個胸甲騎兵團和一個混編炮兵團,如果再按照這個節奏打下去,那么在兩個小時內,這支軍隊也要被抽調完畢,右翼將會失去所有的預備隊,除了收縮,別無他法”聯絡官簡明扼要的解說了態勢。
事實上,右翼的預備隊沒有這么少,關鍵是預備隊是無法集中的,因為僅右翼的陣線就拉了超過二十里,前沿的營級方陣超過了七十個,這些方陣的預備隊不可能攥在高鋒的手里,不然阻止崩潰都來不及,只能遠遠的散開,實際上已經把前后方陣變成了前中后方陣,極大的攤薄了軍力。
更重要的是,清軍的三支可戰騎兵,漠北漠西騎兵、外藩蒙古騎兵和關外八旗騎兵都還沒有出現,高鋒不得把部分兵力安置在右翼的右后,以防止清軍騎兵從百脈湖和運河之間的縫隙穿插過來,畢竟那里可是堅硬而平坦的地面。
“運河與湖區的縫隙可有動靜”李明勛看到沙盤上的那片空白,問道。
聯絡官撿起三個小旗,插在了那塊區域說道“將軍先后派遣了六次斥候和驃騎兵進行偵查和試探,捉了幾個俘虜,只弄清楚,外藩蒙古的三支騎兵在那個區域活動,每支在三千騎左右,他們派遣了最精銳的騎兵和獵手伏擊我們的斥候,我們無法查清那片戰場,而抓到的人只知道本隊的情況,有沒有其他隊,多少人,一概不知道。”
“那就麻煩了,或許只是障眼法,根本沒有騎兵,或許所有騎兵都在那個方向,就等著右翼出現戰機呢。”作戰參謀低聲說道。
中軍的情況無需別人匯報,李明勛很清楚,中軍打的很平淡,只是鄭彩指揮的外藩軍團敵人對陣,傷亡不大,敵軍甚至連前沿的幾個高地支撐點都沒有打下來,合眾國的近衛軍,兩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都沒有動用,還有兩個混成旅,六個飛騎炮連還都沒有出戰,但中軍也不好打開局面,中軍的左側對面是冰湖區,雖然不深,但冰面并不堅固,很難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右側接近右翼的地方對面就是四號高地,面高而攻,也難一鼓作氣,攻破山頂,畢竟現在也沒有搞清楚那些蒙古兵和關外八旗是在四號高地后做預備隊,還是轉移到了百脈湖與運河之間。
右翼聯絡官說道“元首閣下,高將軍讓我告訴您,如果您不再派遣預備隊到右翼,他拼死只能堅持三個小時然后只能向中軍收縮后撤。”
李明勛看了一眼聯絡官,看到似有未盡之言,想起高鋒一向的為人,說道“我了解我的陸軍司令,他可不是一個挨打不還手的人。”
聯絡官神色一松,說道“是的,將軍說,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打對攻戰,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