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度對自己的舅舅亮出屠刀,讓資本家們知道,如果這個時候反抗,他們這股政治勢力會被清算徹底,而林誠則在凱旋儀式表達了軍事貴族和國家官僚對李明勛的支持,當然,三皇之戰結束,高鋒率諸將領跪拜李明勛,擁護其稱帝更是表明了暴力機器是掌握在李明勛手中的。
林誠敏銳的察覺到,光復之后的利益實在太大了,合眾國擁有了世界上最富庶東方大陸,也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僅僅是漢地十八省就足夠資本家們吃三十年五十年的,這段時間,他們不斷會擴充政治權力,而為了打壓政治對手軍事貴族,也會限制軍事擴張,他們會提出休養生息這個無可指摘的政治策略,也會壓制陸權力量,而這是不符合李明勛的戰略的,與其說林誠的建議是限制資本家的政治權力,不如說是保護他們,這些人為了利益可是不顧一切,真的惹惱了李明勛和支持他的軍事貴族,幾十年來的共和制度和民權力量將會付之一炬。
而一切的反抗、不滿隨著林誠葬禮之上,李明勛的演講而消弭,李明勛在演講中明確表態,只稱帝即位,不推行帝制,君主立憲,漸漸虛君制度才是政治制度的未來,李明勛在葬禮上,為帝國的政治制度規劃了三個階段,軍政、訓政和憲政,軍政將會隨著戰爭結束接近尾聲,訓政則是建立憲政的必要階段。
雖然,這三大階段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所有人都知道,頂多會持續到李明勛時代的結束,這個開國帝王已經五十歲了,還能執政多少年,十年,還是二十年
而第二個建議依舊是為了這個國家,實際上,李君度是在林誠身邊長大的,那個時候,李明勛常年在外,林誠膝下無子,李君度就好似他的孩子一般養大,可即便如此,林誠也意識到李君度的問題。
這個孩子成長階段有兩個信念,第一是不能給他偉大的父親丟臉,第二是為他凄苦的母親爭面子,要強的性格加上自幼在海軍服役,擔當艦長職位,且貴重的身份,讓他養成了獨斷專行的風格,當他開始意識到,他可以做的比父親更好更高效的時候,這個風格更為穩固,少年英雄的經歷讓他的自信心無以復加,生活中過多的阿諛和順從讓他的控制已經無法控制。
毫無疑問,君度是一個天才,也會是一位優秀的統帥,在我們民族的任何朝代,他都是無可爭議的天下雄主,唯一可惜的是,他生在了這個共和的時代,君度比明勛你更適合做一位皇帝,我相信,如果他繼承你的位置,我們的事業將會發揚光大,可是,明勛,如你所說,帝制終將會腐朽,民權與共和才是未來。
瀕臨死亡,我迷茫了,如果我們的事業是開拓是擴張,是再建立一個盛極一時的皇朝,那么我的建議恰巧相反,傳位于君度,但如果你依舊堅持當年的共和和民權夢想的話,那么就萬不可傳位君度。
這是林誠在遺書中關于李君度的評價,李明勛完全同意這一點,讓知道自己的長子有機會會成為比自己還要偉大的皇帝,但他依舊不愿意放棄自己的理想,如果說十幾年前開始籌備建立國家的時候,他還曾有過一些猶豫和彷徨的話,那么現在,他已經堅定的自己的信念,將共和與民權推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