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華重重點頭,他就擔心自己被悶在城里,落得一個殉城的下場,他仔細考慮這個建議,而吳應期也是心有所思,他可不想坐守孤城,那實在太危險了,正想著,吳啟華問“老將軍,你以為誰守成都為好,誰扈從監國為上”
吳應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了,他心里快速羅織理由,以便在馬寶提議自己守城的時候說出來,同時他也恨死了吳啟華,這種問題怎么問馬寶,應該問自己的好,緊張的吳應期卻是聽到了一個他難以置信的答案,馬寶說道“這守城重任自然是由卑職來擔當”
吳啟華也是大吃一驚,他之所以問馬寶,是想讓馬寶提議吳應期守城,這樣他就不用擔此責任了,而且吳應期守城也更為妥帖,畢竟馬寶只帶來了騎兵,還只有數百,留守之兵定然以原兵馬為上,若旁人統帥吳應期部,到底不如吳應期用的得當。
“哦,老將軍為何這般說。”吳啟華問。
馬寶說道“卑職本是義軍出身,粗魯之輩,實在是侍奉不了監國殿下,但卑職跟隨先王多年,行伍之事卻是極為熟悉的,對賊軍叛將也不陌生,守衛成都,也能見招拆招。卑職說句不恭敬的話,王爺與應期將軍多領禁軍,這城防陣戰方面,還是遜色于末將的,這成都府是一省核心,更是西南首要,可不能輕易丟失啊。”
“老將軍俱是肺腑之言,將軍守衛成都,有何需求,請直言。”吳啟華問道。
馬寶說道“其一便是要有足數之兵,若無精兵,如何與賊兵抗衡,請殿下許卑職足數兵馬,越多越好。其二便是需要城內府庫糧餉,成都城大,城墻太長,非得募些壯丁填補空缺。其三便是要借殿下身上寶甲一用,殿下離開須得秘密離開,若是讓人知曉殿下與監國都不在城中,怕軍心不穩啊。”
“老將軍提議,本王都許了,但你方才說足數之兵,不知多少為足數”吳啟華問。
馬寶道“卑職以為,是越多越好,因此看應期將軍需多少兵馬護衛二位殿下,所余之數,交由卑職差遣就好。”
“殿下,如馬將軍所言,我率一部衛護監國在外游離,兵不在多,而在精,人太多,目標也太大,因此兩百精騎就夠了,再者城外尚有馬將軍所部精騎,也堪大用呀。”吳應期提醒道。
馬寶說“那好,卑職可調遣四百精騎入城,應期將軍的人馬換了我部服色,再扈從二位殿下出城,這樣以調動兵馬掩護,可萬無一失,只是扈從的要員不宜太多,殿下您以為呢”
吳啟華道“那是自然,本王只帶監國、皇子,再有就是叛將嫡親子嗣出城,其余親眷,包括本王親眷,一律留在成都,本王游離在外只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一家老小還是留在成都,與老將軍共進退才是。”
馬寶一臉感動,抱拳說道“好,那卑職也率一家老小堅守,誓與成都共存亡。”
很快,馬寶所屬的精騎進入城中,吳氏兄弟也是點好了人馬,貴人、護衛和人質不到兩百五十騎,換了馬寶部的衣甲,從南門出城,吳啟華為了保馬寶家人,還特意讓其三子馬長龍跟隨,為監國扈從。
騎隊出了成都府,一路向南疾馳,在馬長龍的引導下前去尋找在外游動的馬寶部騎兵,但行不過五里,便見北面有百余精騎
飛馳而來,那整隊的騎兵高舉長槍,號角聲迎風飄蕩,騎兵向兩翼散開,做出包抄之勢,而在更遠處,也見有騎隊襲來,馬長龍對吳啟華說道“殿下,過了這條河便進山谷,家父已經讓人在谷中設下營地,到了那里就安全了。”
“二哥,賊兵馬力好,咱們手里綁著這許多人質,又帶著不會騎馬的宗親監國,可跑不快啊。”吳應期叫道。
馬長龍抱拳說道“請殿下給臣些擅射兵卒,臣帶他們抵擋一陣,掩護殿下等進谷。”
“果然虎父無犬子,應期,快些調兵予他”吳啟華贊賞道。
吳應期自己不愿意留下斷后,自然不會虧待了馬長龍,他點了六十余騎給了馬長龍,便驅趕著其余人渡河而去,進入谷中,果然發現一簡易營寨,拒馬箭塔已經豎起,騎隊剛接近營寨,就是被警告射擊,里面人大喊“你們是哪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