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巴是跟廚子討的,廚子讓隨便拿,不當事,這韭菜是渾家和閨女們在路邊拔的野韭菜,在齊齊哈爾的時候,就腌上了,當下正能吃,送了佐領大人一些,剩下給你佐餐。”樸太道。
“親家母真是個勤快人。”權業贊道。
權業師徒四個人吃著,一邊和樸太聊,樸太自然關心自己一家的去處,知道權業在佐領那里受重視,知道的多,所以也著意打聽著。
扎蘭屯是齊齊哈爾綏靖區最西面的屯墾區域,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正堵在滿清余孽占領區呼倫貝爾進入齊齊哈爾綏靖區的山口,是從東北平原穿越大興安嶺進入漠北的最便捷通道,而扎蘭屯也是帝國二年春才光復的區域,經過了一年的整備和掃蕩,已經進入了大規模的屯墾移民階段,樸太等朝鮮人也就被要了過來。
“齊齊哈爾其實和寧古塔差不多,土地很肥,只是氣候冷,不能種稻子,種些麥子、糜子、大麥之類還是可以的,當然了,新墾殖的土地一般也不讓種這些。”權業趁著歇息的時候,給樸太講解當初剛移民到寧古塔時所總結的經驗,而樸太也督促著兒子,趁機多學一些漢語,他自己也跟著學。
正如原本計劃的一樣,一行朝鮮移民在驛站休整了幾日,便是向目的地扎蘭屯而去,三日便是抵達了扎蘭屯,樸太看著那處河邊的村落和村邊平整分塊的土地,不敢相信的問道“親家,這就是扎蘭屯么,怎么已經有個村子了,還有這么些開墾好的土地”
樸太原本以為自己會被分到荒郊野外地方,住地窩子,一鍬一鋤的開墾土地,慢慢起屋蓋房呢,不曾想這里已經有了基礎,看起來規模還不呢,而權業顯然知道一些,就向樸太講了關于扎蘭屯的事情。
實際上,自從帝國在社團階段拓殖永寧以來,夾在帝國和滿清之間的部落就徹底遭殃,因為白山黑水之間實在廣袤,雙方對待這些部落的態度高度一致,那就是遷移到腹心之地,以免被對方爭取到,只不過這些年來,是帝國前進,滿清后退,到鱗國建立的時候,滿清退往漠北,在大興安嶺以東區域就只剩下了一些據點,扎蘭屯就是一個,還擁有扎蘭屯章京衙門,這里有很多被滿清從黑龍江區域遷移來的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人,而這些部族也有農業種植的傳統,所以就不斷的開墾肥沃的黑土地,種植大麥、燕麥等作物,而滿清也支持這類農業活動,畢竟扎蘭屯要為襲擾帝國的馬隊后勤服務。
在帝國二年春,黑龍江將軍巴特會同藩兵拔除了滿清在大興安嶺以東的所有據點,就選定了扎蘭屯所謂前沿屯墾點,不僅把俘虜編了勞改營大規模開墾,還從永寧、海西行省調來了千戶百姓為屯戶,一年的開墾就讓這里的田畝翻倍,樸太等人是作為第二批移民前來充實的。
扎蘭屯在帝國的行政序列里被稱作齊齊哈爾綏靖區扎蘭屯旗,管旗的扎薩克曹松是近衛軍中將曹禺的長子,而樸太等人被分到鄰三參領之中,參領章京則是當年在巴林橋之戰和歸化城之戰中立下功勛的烏力吉,他已經從京城歸化學堂速成班畢業,由候補章京變成了代理參領章京,第三參領一共有五個佐領,因為一直缺人,所以樸太一行七十余戶被分開補到了三個佐領中,樸太如愿與權業分到一個什,權業為什長,按照老帶新原則,每個什都有三戶權業這種的老移民,七戶樸太這種新移民,就此,烏力吉的第三參領補全合計五個佐領,七百五十戶,就安置在扎蘭屯旗駐地。
“我還以為咱們得和那些蒙古韃子一樣睡帳篷呢,想不到一來地方就有房子住,哎呀,這房子可真大呀。”樸太看著扎蘭屯的移民安置房,不由的感慨道。
移民安置房十戶一個院子,坐北朝南,一排房子,向南面則是院子,院中有一口水井,房子是用原木釘成木排中間夾泥巴形成的,頂部則是木板加茅草,聯排的房子用泥磚均等的分成了十個大房間,每個大房間又分了一大兩三個房間,而背面則是廚房,豬羊圈舍則在南面和東西院墻,廁所東西各一個,類似的移民安置房扎蘭屯不下三十處,顯然移民是這里的長遠計劃。
“親家這就不知道了吧,咱們第三參領和其余兩個參領不一樣,咱們是生產參領,哦,就是種地參領,既然是種地,就得在村子里啊,咱們參領的人不用當兵,但是每年要上繳些東西給旗里。”權業笑呵呵的道,他作為什長自然選了最好的一間,也以權謀私,讓樸家住在了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