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我不怪他們,別說我不怪他們,你能不怪我,我就燒高香了。”李明勛頗為苦澀的說道,他在御案上找了找,抽出一份奏章來交給皇后,皇后看了看殿內,除了夫妻二人再無他人,這才看了一遍,只一遍,臉色就變了。
因為這奏章不是別的,是帝國藩屬,葉爾羌汗國的汗王為恭祝帝國天子萬壽節之喜,特奉汗王嫡女入宮為妃的。
要說李明勛的萬壽節,皇后其實也挺高興的,畢竟這是李明勛的五十整壽,可藩邦送什么禮物不好,偏要往宮里送女人。
皇后正襟危坐“皇上一國之尊,天下之主,納個妃嬪怎么了,臣妾又怎敢怪罪呢”
李明勛知道皇后在說反話,他要好這一口,老早就納了,這么些年,藩邦異族,功臣豪強,動這個心思的人多了,他也從未松口過,如今都過了知天命的年紀,怎么還會再動凡心。
“你少來,說正經的,這事怎么辦”李明勛問道。
皇后說道“皇帝不許,駁了奏請也就罷了。”
“人都隨使團來了。”李明勛提醒道。
“那就納進宮來,好吃好喝的待著就行了,不就是作戲給外藩看嘛。”皇后倒是灑脫。
李明勛不悅說道“你就在這說風涼話吧,這次我若真的允了,日后就沒有好日子過了,今兒我能納一葉爾羌公主為妃,那再納幾個滿洲、蒙古、朝鮮妃子也就不為過了,今天開個壞頭,日后就麻煩了。”
“你是皇上,直接讓使團把人帶回去就行了,一個小小的外藩,也敢要挾天子不成”皇后不解。
李明勛道“不成,葉爾羌正有變亂,是帝國掌控西域,恢復漢唐舊土的好時機,可不能因為一個女人而敗壞了,我的意思是,不如在宗親之中給那女子尋一良配,皇后幫忙斟酌一二。”
李明勛有三個兒子,但宗親并不僅有這三人,榮王、誠王和成王都在宗室之列,誠王林君弘尚未成年,但李定國和李海卻有不少子嗣,可勘大任。
“非娶那女子不可么”朱妤姝問道。
李明勛重重點頭,顯然已經有了決斷。那位被奉入京城的女子全名叫做博爾基吉特迪麗古麗,從姓氏可以看出,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但從名字和穿著打扮卻與天方教息息相關,而這也是西域大國葉爾羌汗國的政治生態。
葉爾羌汗國脫胎于蒙元時代的察合臺汗國,因為定都葉爾羌城而得名,統治階層屬于察合臺的后裔,只不過在立國之初就皈依了天方教。這個汗國最強勢的時候,掌握了河西走廊以西到中亞的大片土地,也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只不過到了王朝后期,其國內的權力和資源越來越被宗教團體所占據,以黑山和白山兩派的和卓勢力遍布汗國的各個角落和階層。
在理藩院所掌握的信息中,如今這個汗國掌握在第九代君主阿布都拉手中,這位年邁的君主是葉爾羌汗國的中興之主,他的崛起把葉爾羌汗國再次統一,并且屢次擊敗汗國最大的敵人準噶爾部,而阿布都拉的崛起依靠的是白山派的支持,但在其完成統一之后,與白山派的友好就終結了。
作為一代雄主,阿布都拉汗一直致力于打擊包括和卓在內的一系列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權力,同時緩和國內的矛盾,其利用白山派建立政權,卻少對黑山派血腥屠殺,更多的是放逐和囚禁,但白山派卻不依不饒,一方面違背阿布都拉汗的意愿大肆屠殺和迫害黑山派,另一方面阻止葉爾羌汗國的對外交流,其反對汗國與帝國、波斯、奧斯曼、印度等周邊國家建立聯系,這對一向堅持對外友好和通商的阿布都拉汗是完全無法接受的,只是阿布都拉汗年紀日長,已經無法阻止白山派控制汗國政權,特別是白山派領袖阿帕克和卓收阿布都拉汗的兒子為徒,進一步奪取了汗國政權,最終倒是阿布都拉汗這頭遲暮雄獅選擇避讓,前往麥加朝圣。
“據使者阿都拉所說,葉爾羌汗阿布都拉已經死在了印度的德里城,而白山派則發動了叛亂,擁立了阿布都拉的兒子為汗王,并得到了準噶爾部的支持,在國內大肆屠殺黑山派,葉爾羌汗國已經亂成一團,這并不符合帝國的利益。”李明勛對皇后認真的說道。
帝國擁有豐富的擴張歷史,深切的認知到,世俗政權比宗教政權更容易合作,也更容易吞并,所以帝國不可能允許阿帕克和卓得逞,而此次叛亂的幕后還有剛剛完成部落統一的準噶爾部僧格的黑手,新的葉爾羌汗國可能會成為僧格的附庸,顯然,帝國也不可能坐視廣袤的天山南北一統,阻礙帝國向亞歐大陸深處擴張,但問題是,帝國目前的主要精力在于北伐滿清,而西征天山腳下的耗費比征伐漠北還要大,帝國還沒有足夠的準備。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