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弘與吐爾遜的商隊同行,可以是各取所需,這個身材肥碩的商人有著三十年的行商經驗,山南北、瀚海上下、河西河東以及藏地青海,都有過他的足跡,追隨吐爾遜的商隊,總是可以在炎熱的中午找到陰涼所在,夜晚休憩的時候找到可遮擋風沙的宿營地,還有水源、薪柴和牧草,他對這片土地的熟悉讓人驚詫。
而林君弘的騎隊同樣對吐爾遜的商隊有裨益,他們一次燧發槍齊射就能震懾馬賊匪幫不敢靠近,而到了花馬池,已經一個月未見鎮甸的吐爾遜也因為有憲兵隨行而得以進城。
花馬池是陜西最大的鹽池,供給周邊區域,所以在移民潮中幸存了下來,這里來往的商隊很對,也是寧夏與關癥河套之間的必經之地。
“吐爾遜先生,為什么本地官員看了你的路引和商民證就不讓你進城呢”霧氣騰騰的浴室里,林君弘躺在熱水池子里,享受著清潔身體帶來的舒爽,看著正趴在長凳上享受搓背服務的吐爾遜,問道。
吐爾遜道“是因為我是一個葉爾羌人。”
“可是在城內我看到了同樣來自西域的準噶爾和輝特商隊,他們為什么能進城”林君弘問。
吐爾遜嘆息一聲“您來自京城,又出身武將世家,肯定知道帝國有一個衙門叫做宗教局吧,他們為葉爾羌人規定了幾個能進的城市,甘州、涼州、蘭州、寧夏、歸化,只有這幾個,其余城市,葉爾羌人不能進入,無論是商人還是使團,都必須居住在當地衙門指定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只允許我們晝伏夜行,避免我們與當地的百姓接觸。”
林君弘細細一琢磨“信仰的緣故準確的,應該是避免你們與回回族接觸,對嗎對了,剛才陳端幫你們進城的時候,那個官員還提醒,絕對不允許你們靠近城里的方教寺廟。肯定是這個因素了。”
“兄弟,你的沒錯,正是這個緣故。”吐爾遜道。
“可是為什么呢,你們與回回族不都是方教徒嗎”林君弘依舊不解,他想起一種可能,問“是不是教派不一樣”
吐爾遜搖搖頭“算不上,我們葉爾羌國有白山和黑山兩派,這和帝國境內不一樣,相對來,你們漢人更能接受回回族的信仰,而不是我們。哦,對了,如果兄弟有機會進入陜甘的方教寺廟,你就能看到,與葉爾羌國不同,陜甘的方教寺還供奉著一個牌位,上面寫著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顯然,這在葉爾羌國是不可能的。”清朝時有這個牌位
這一點林君弘相信,他來之前對葉爾羌汗國是做了功課的,知曉那里的方教徒對信仰的虔誠,在迪麗古麗身上也能感受到這一點,而吐爾遜也就此打開了話匣子,起了兩國方教的不同。
實際上,如果按照后世的解讀,此時的回回族信仰的是老教,所謂老教就是幾百年來以儒釋回的結果,相對于葉爾羌饒信仰,老教的世俗化是非常成功的,只需要每進行五次禮拜就可以了,甚至連飲食禁忌都很平淡了,一個人撐死兩個人餓死已經是飲食禁忌的常態。
而內地方教的宗教人士更是世俗化到市儈的地步,他們最大興趣就是收課,實際上就是斂財,所以當帝國成立,宗教局隨著帝隊進駐西北省份的時候,方教的宗教人士展現出了遠超尋常百姓的歡迎態度。
原因很簡單,以往他們剝削信徒的方式和官紳士大夫一樣,都是擦邊球,而宗教局介入之后,宗教稅制度下,這群宗教人士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斂財了,只需要完成宗教局交給的指標即可。
而同樣是方教,葉爾羌饒信仰就充滿了保守和極端,像林君弘的對手巴拜,就是把杰哈得掛在嘴邊的,經常發動宗教戰爭,而對于內地老教來,別戰爭了,他們都不主張對外傳教。
顯然,世俗、溫和且能為帝國所用的老教才是帝國愿意看到和接受的,葉爾羌那種新教則禁止傳播,因此,帝國有意識的切斷內外之間的宗教聯絡,就連阿都拉和迪麗古麗這類使團,也是被以安全和保密為由,禁止在西北進行任何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