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不能經商是鐵律,在帝國建立其稅收體制后,這條規矩一直被不錯的執行著,很多人以為,軍隊不能經商僅僅是經商會腐化軍隊,其實不然,軍隊不能經商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如果軍隊能經商,就沒有商人的事了,軍隊有錢有兵有槍有炮,商人根本競爭不過,也不敢與之競爭。
“不,兒臣不是讓軍隊經商,而是設法讓軍隊自己養活自己。”李君度連忙改口。
李明勛道“你說的是軍屯嗎”
“軍屯只是其中一方面,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您知道的,軍屯之地往往地處偏僻,屯墾所得也無法轉化為金錢,依舊是賠本的。兒臣思來想去,成立一些建設軍團來承接行政單位或者軍方、皇家的工程,畢竟每年都會有大量工程交由民間組織來完成,這些錢原本就要花,為什么不能花在軍隊上呢,或者索性不把這些作為軍隊,而作為國有企業來經營。
父皇應該清楚,同樣是成立一支軍隊,把工人訓練成軍隊要比把農夫訓練成軍隊要容易的多,至少他們能接受命令和紀律,也習慣了集體生活。”李君度娓娓道來。
李明勛認真聽著,越聽越覺得這個辦法很好,帝隊并非世兵制度,而是典型的雇傭兵,先用短期合同聚來人馬,訓練結束,合格之后簽署長期的雇傭合同,一般是四年或者六年,而士兵也有一套士官晉升體制,成為士官就可以續約更長的時間。
反正兵在自己手里,只能按照命令行事,讓其接受訓練準備打仗,防衛戍邊可以,讓其拿起錘頭鐵鍬,修橋鋪路也可以。也就是換個番號,從軍隊變成國有企業而已,接下來就可以左手交右手,皇室、國有企業和行政單位每年會有大量工程,完全可以交由這些建設軍團才承接,以此養兵。
就算這個辦法最后證明意義不大,也沒有任何關系,最多四到六年,這批士兵的合同全都到期,就可以順勢解散歸鄉,也就完成了裁軍了,接下來僅僅就是裁撤士官了,就容易了很多。
而轉換了建設軍團,在裁撤過程中也無需支付太多的遣散費用,對財政的壓力也小很多,士兵也可以學得一技之長,不至于說當兵幾年,除了學會殺人,啥也不會干的好。
“你可以試一試,先選一部分軍隊做個試點,看看反應,哦,對了科學院那邊已經拿出了第一批蒸汽機車的樣車,正在城外試運行,內閣和國會那邊已經打好了招呼,可以先行鋪設線路,嘗試運行。
國會那邊一直想先鋪設南京到申京的線路,但這一路上架橋太多,唯恐橋梁不達標。我想過了,先鋪京津線路,要裁減的軍隊也多在北邊,你可以先拿這一項試驗,就成立個鐵路建筑公司吧,把士兵變成筑路工人。”李明勛想了想,給李君度出了個主意。
李君度萬分欣喜,這意味著皇帝愿意出面和國會、內閣交涉,雖然不直接參與裁軍,但總好過自己隔空喊話的好。
“裁軍的事你還是要抓緊些,北面軍隊若是不穩當,我也不敢去申京去當皇帝,人人都道前明是天子守國門,卻不知朱明把京城安置在北方,也就是為了抓住最強的軍隊罷了,和宋朝沒什么區別。”李明勛提點到。
李君度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北宋時軍隊主力是禁軍,看起來拱衛京城,但因為沒有幽燕之地,黃河以北都不安全,禁軍也不過在戰線之后,這與明朝以長城為前沿,京城在其后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