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威心氣很高,迎頭問道“你怎么知道蘇大哥不是經世致用之才,告訴你,蘇大哥文武雙全,國士無雙”
“唉,李威,不要惹事生非。”蘇日安不想惹事,拉了李威一把。
見蘇日安退縮,孫博文道“果然是個只會打架的莽夫,也就能干些看家護院的事兒。”
“那不是和狗一樣嗎”有人附和道。
要說泥人也有三分土性,何況是年輕的蘇日安,他聽了這公然的辱罵,抱拳問道“孫兄,不知在你的眼里,什么人能稱得上經世致用,什么人有能叫于國有用呢”
“我等身為學子,尚未入仕,若說于國大用,不是在地方上破點案子,也不是寫幾句酸詩臭文,而是能為朝廷建言獻策”孫博文傲然說道。
蘇日安道“那這推行國文西化,就是孫兄為朝廷的建言獻策么”
提起這件事,孫博文雙手抱胸,極為自傲,御試大考數千考生,幾乎人人都向中廷遞交了自己的論點,但被皇帝挑選出來公開討論的,現在只有他一人,而且清議臺上議論半月,都無一人真正能駁倒這個觀點。
李君威卻是知道,孫博文這個觀點確實是得到皇帝的一定認可,原因在于皇帝有意推行簡化漢字,更好的普及教育,而孫博文的觀點可為適逢其會,直接走了極端,要求漢字直接拉丁字母化,與泰西各國接軌,這比簡體字更為簡單,雖說皇帝根本不同意這一點,但這個觀點是水入沸油,在帝國境內掀起軒然大波,為推廣簡字制造了輿論。
當然,孫博文這篇文章極端卻很全面,他建議文字字母化只是用于平日里書寫運用,至于書法、藝術還是傳承舊有文字,而且還提出了韻母、聲素來增加合理性,畢竟在過去的九年了,帝國已經在蒙學推廣了聲母,對于孩童掌握文字正確讀音有積極作用,這是大家所公認的,而推廣簡字也是國策,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導致無人可以駁倒孫博文。
這段時日,諸多學子雖然沒有駁倒,但是找到了一個公認的辦法,只要寫一篇文章,用字母無法正確表達其意就可以了,學子們試了很多辦法,但在孫博文加了聲調,簡單更改語法用詞,也可以表達。
“但是我認為孫兄這個建議萬萬不可。”蘇日安道。
“很多人這么說,但是沒有人能證明。”孫博文笑了。
蘇日安點點頭“那由在下寫一篇文章,請孫兄用字母文表述,若成功,在下甘拜下風。”
“好,你寫吧。”
李君威取來紙筆,蘇日安略作思索,在紙上揮毫潑墨,用文言寫了一篇小故事名為季姬擊雞記的小故事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饑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擊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對于在場眾人來說,這不是什么難理解的文字,大體就是一個叫季姬的人趕到寂寞,收集了雞來養殖,是出身荊棘叢的業績,野雞餓了嘰嘰叫,季姬就用簸箕里的小米去喂養,及吃飽了,跳到季姬的書箱上,季姬怕臟,就出聲驅趕,雞嚇急了,又跳到案幾上,季姬更急了,就用簸箕作為趕雞的工具,投擲打野雞,簸箕投的速度快,卻打中了案幾上的陶俑歌舞伎,那些陶俑歌舞伎掉落地上摔粉碎,季姬一瞧,野雞還在案幾下亂叫,一怒之下,脫下木屐去打野雞,把野雞打死了,想起養雞的經過,季姬很激動,寫下了這片季姬擊雞記。
雖然意思大家明白,但是,通篇只有一個ji的讀音,若是用字母去寫,無論怎么加聲調,都是表述不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