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華翻看了兩頁,臉色鐵青,新報紙上討論的都是昨天慶典的事,但少有贊頌的,多是批駁,言新任內閣成員多有貪墨不法之人,而對皇帝奴顏婢膝等等,更論皇帝待勛貴親,待官員遠,李君華之所以臉色難看,并非是內容寫的如何荒謬,而是在于時間。
慶典昨晚到半夜,還有游園活動,邀請的都是官員勛貴各國使者,民間代表雖然有,但是極少,就算慶典一結束,立刻寫文印刷,也不該今天的報紙就能刊登出來,明顯這些文章早已寫好了。
“難怪父皇要整治新聞機構,竟然已經到了這等喪心病狂的程度,也好,也好新內閣已經開始辦公,何文希也接管了幾個部門,我倒是要看看,哪張嘴再胡說。”李君華收了剪報,剛要到御前去,就見烏以風來了,烏以風道“太子爺,皇上請您去一趟。”
“我正要去”李君華氣鼓鼓的說道,一路與烏以風急行,到了御書房門口,卻是聽到里面有人說話,忙問“誰在里面。”
“是首輔次輔以及何長官,似乎討論報紙言論的事。”烏以風壓低聲音,提醒說。
李君華點點頭“我也正要與皇上說這件事,這群人,實在是太狂妄了。”
待李君華進了御書房,皇帝指了指一旁的凳子,說道“太子來了,你且坐下,聽一聽下面的事。”
幾個臣子連忙行禮,何文希專管此事有些時日,最為了解,介紹道“帝國建立后,各地的報業興起的很快,特別是江南地區,因為印刷作坊較多的緣故,一直處于前列,但對于報刊管制,一直做的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報業是帝國支持的新興產業,各方都有插手,也因為魚龍混雜,所以不少居心叵測的人也湊了進來,早年就發現,朱明復國主義者散播的文字就有集中印刷的,安全局和各地治安機構抓過一批,但也只是針對謀逆之事,并未大規模的鋪開。
目前帝國的報業有官辦和民辦兩種,官辦的規模一直不大,在市場方面被民間報業所打壓,而民辦報紙又分為文報、工商報、工科雜學等幾種門類,文匯報類對帝國官方一直不友好,畢竟舊有的讀書人處于劣勢地位,時常諷刺時政,而工商報是帝國報業的主體,也是覆蓋面最廣的,這部分報紙沒有什么政治主張,不在乎事實如何,不在乎對錯,就看銷量,因此成為各方利用的工具。”
“昨日慶典的事,今天一早就鬧大了,那就是有人推波助瀾了”李明勛問。
“可以這么說,恰逢內閣換屆,這是帝國行政高層的第一次換屆,各方各階層利益糾纏沖突,對閣員各有不滿,而皇室又遷都申京不久,影響了部分人的權力和利益,他們插手這件事,施加壓力,制造混亂,也是有的。”何文希在皇帝面前素來不忌諱,依舊是實話實說的老性格。
“那你們以為該怎么辦”李明勛問向閣臣。
閣臣們還沒有說話,李君華搶著說道“這些報紙諷刺時政,侮辱皇室,挑撥是非,必須好好整頓一番。”
皇帝笑了笑,轉向太子,問“這是大事,誰掛帥”
李君華連忙說“兒臣愿意親自處理這件事。”
李明勛看著李君華,看了好一會,對閣員們說道“你們先退下去,商量出個辦法來,朕有話和太子說。”
幾個人退下后,皇帝輕聲說道“我已經讓人準備禪位的事了。”
“這父皇這是。”李君華不明白,皇帝怎么一句話扯到那件事上去了。
李明勛又說“我要禪位,你馬上就是皇帝了,而整治報業言論無論做好做差都是得罪人的苦差事,會招罵名的,君華,你走向皇位的時候,難道喜歡被人指著脊梁骨罵嗎這件事,誰都能參與你卻不能參與,你不用說話,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今日這么激動,無非是報紙上把我罵的太狠,而你想要掛帥督辦,也是擔心底下人為了逢迎圣意,大開殺戒,但是,這件事與你的關系是在你成為皇帝之后,作為你的父親,這一次我會矯枉過正,等你繼位,就可以撥亂反正了,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