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日本那邊已經打的差不多,雖然坐不下來,但戰事基本休止了,各方都有停戰休養的想法,并沒有什么危險。”副相李北極笑呵呵的說。
李君華道“太上皇那邊不許,這事兒罷了,讓昭睿去吧,日本的事是他經手的,由他起,由他終,也算是有始有終,成王叔的嫡子,爵位也算是夠了,你們派遣妥帖的人跟著,若是尋常條款也就罷了,涉及聯姻之事,還是得上奏,就這樣吧。”
何文瑞連忙應下,又說“再有就是西北之事,大王爺的使者到了,李副相親自接待的,一應條款倒也沒有什么出格的,也同意帝國遣人開拓費爾干納,并且劃定了一塊富庶的區域交由定邊將軍府,但是由理藩院組織生產扎薩克入駐還是從內地招募百姓屯邊,理藩院與地方各有爭論。”
“各有爭論,地方不是一直把丁口當寶貝捏著么,理藩院下屬的旗佐也是捂的嚴實,誰也不愿意往外掏,怎么會有爭論”李君華問。
何文瑞笑了“這次不同,以前是推諉,這一次是爭著去,尤其是北方各省。您不知道,理藩院派了一個測量隊過去,回報來的文書,說費爾干納極為富庶,氣候良好,與淮北、中原一帶頗為類似,是理藩院下屬各地中最適合做農業區的,而兩年來,北方連遭水災和旱災,人口孽生,壓力很大,也想著借此機會,松緩一下。”
“從帝國八年光復漠北起,這七年來連連在陸地擴張,拓疆千里,理藩院下屬的那點人口禁不住消耗,伊犁河谷已經讓他們費勁了,若把攤子鋪太開,反而不好。但陸軍戰地觀察團匯報來的情報,說費爾干納一帶雜胡云集,動輒殺伐,尋常百姓去屯邊,危險重重,還是謹慎的好。”李北極提醒說。
李君華點點頭,理藩院人手不夠,但尋常百姓又鎮不住雜胡云集的中亞盆地,非得準軍事化部隊才行,思來想去,李君華道“派農墾團吧。”
內閣臣僚眼睛瞪大,農墾團隸屬于陸軍,是建設軍團中的一種,是當年李君度裁減軍隊時的產物,為了避免常備軍大量裁減而導致的戰力不足,把部分軍隊轉為生產軍團,處于內地或富庶區域的多是工程軍團,帝國建設鐵路、修筑水壩橋梁等一些國家工程由其參加,等于用內閣工程款開支養活一部分軍隊,而農墾團則屯墾在一些比較富庶的地方,保證其生產所得可以養活本身之外另有富余,一般在遼寧省、甘肅省等這些帝國建立后新辟且人口稀少的省份,多年以來,農墾團從未參與理藩院下屬各綏靖區的開拓工作。
與理藩院下屬的軍隊不同,生產軍團雖然主要從事生產和建設,但也是領薪餉的,只不過規格比較低。
李北極是以軍人身份入閣,涉及陸軍的事他不能不說話,于是說道“皇上,農墾團多在關內,一時開赴西極之地,恐生事端呀。”
李君華看了他一眼,直言說“你可莫要本末倒置,當初農墾團等生產軍團的設置,除了解決裁軍問題,最重要的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維持一支準軍事部隊,這幾年,帝國又拓疆千里,向北向西都在前進,遼寧、甘肅、陜西等省份已無任何軍事威脅,這些地方的農墾團大可裁撤,或還籍或就地安置,空出編制和薪餉來,招募新的農墾團去費爾干納。”
“可這一時半會去哪里招募人口”
李君華道“剛才裕王那份文章里不是說了,冀魯豫三省交界,六府之地,連年災禍,且各地人口孽生迅速,去那里招募,也就是了,有的是無家無產的人。”
“是,皇上。”
山東,泰安。
陳四兒裹了裹了身上這件舊夾襖,把手塞進袖口,躲避著刺骨的寒風,縮在窩棚里,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泰安城,忍不住唉聲嘆息起來,嘟囔道“同樣是這方水土養活的人,為啥皇上家就是土坷垃飛出的金鳳凰,俺陳四兒卻只能當苦命人。”
“就是,皇上都是咱泰山人,為啥咱們還要受窮。”另外一個人聽到了他的話,跟隨說道。
“咳咳,你們懂個屁,這歷朝歷代都這樣,就說前明朱皇帝一家出在鳳陽,等朱皇帝到了京城,當地還不是唱,說鳳陽唱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你們就知足吧,至少朝廷發了賑災的米糧,不至于餓死,回去跟恁爹恁娘打聽打聽,當年留辮子的時候,受了災,別說賑災米糧了,辮子兵還要把你家的糧食搶走。”一個書辦生怕惹了事端,連忙勸說道。
一直打瞌睡的書辦頭目也說“要是你們爺爺奶奶還活著,也去打聽打聽,朱皇帝的時候,和辮子兵沒啥兩樣,也是搶你的拿你的,逼你全家上吊,要么做賊。陳四兒,你二十多了,辮子兵你都忘了,你也留過兩年辮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