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弘微微皺眉,聽了這些話,他聯想到學習過的帝國史中關于滿洲與朱明之戰的戰爭,朱明圍繞山海關打造的堡壘群確實發揮了作用,但是清軍卻可以不斷繞過邊墻去中原屠戮搶掠。
而這一招正好打在林君弘的軟肋之上,首先就是莫臥兒人擁有強大的騎兵優勢,而帝國遠征軍之中根本沒有騎兵,盟友之中,馬拉地人有些騎兵,但與莫臥兒人的騎兵相比還是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總不能讓步兵滿世界的追騎兵去吧。
其次,次大陸與帝國不同,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的關系以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筑城而居是帝國的常態,而次大陸上的政權則往往筑造都城或者一些富庶的城市,別的不說,開伯爾山口作為次大陸封建帝國的命脈,連個關城都沒有,基本就是來去自如的。
如此造成的結果就是,一但莫臥兒人的騎兵越過祖阿里河防線,那么就可以在廣袤的后方縱橫馳騁予取予求,幾乎不可能被圍殲,特別現在還是旱季,而盟友們在干燥的德干高原還有諸多領土。
“希瓦吉殿下,請問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嗎”林君弘索性直接問提出問題的人。
希瓦吉搖搖頭,阿爾迪沙二世則直接說道“我們可以派遣精銳沿著祖阿里河往上,阻止莫臥兒人渡河。”
林君弘直接否決了這樣的提議“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要與敵人進行野地決戰,兵力也會分散,就會給莫臥兒人可乘之機。”
現如今的烏龜殼似的防御對于盟軍一方實在是太有利了,雙方的傷亡比完全不成比例,開戰一個半月,盟軍只損失了三千多人,其中死在陣前的不過一千多,其余都是死于疾病和事故,或者被自己人打死,比如阿爾迪沙為了讓麾下士兵養成喝熱水的習慣,對其中一個抗拒的萬人隊采用了十一抽殺令,在林君弘帶人趕到的時候,已經殺了四百多人,成為了盟軍最高的一次單日損傷。
希瓦吉見林君弘也沒有辦法,只能說道“其實我們并非沒有辦法應對,只不過無法保全自己罷了。”
“哦,殿下的應對之策是”林君弘問。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翻譯用一句成語很好的總結了希瓦吉嘰里呱啦的那一大堆。
而阿爾迪沙二世則是說道“希瓦吉殿下,很抱歉,我不會派遣我的騎兵到莫臥兒人的境內燒殺搶掠。”
林君弘看了阿爾迪沙二世一眼,在他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堅定,這個人平時的時候玩世不恭,但是當他下決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別人是無法阻止的,在十一抽殺令這件事上,林君弘已經很明確的感受到了。
而他也理解阿爾迪沙二世,原因很簡單,對于次大陸南部的比賈普爾蘇丹國來說,騎兵是非常珍貴的兵種,比賈普爾蘇丹國的騎兵部隊與其說是騎兵,不如說是騎士,都是由國內的中低層貴族,至少也是富裕平民組成的,這是阿爾迪沙二世最為倚重的精銳,與他的蘇丹王位息息相關,他寧可投降莫臥兒人,也不會讓這些精銳冒險。
而反過來說,莫臥兒人的騎兵縱然越過了封鎖線,屠殺騷擾的也是馬拉地人,而不會再深入幾百里,進入比賈普爾的境內,為了一群印度教的異教徒,讓血肉弟兄冒著生命危險去屠殺莫臥兒帝國的同教兄弟,阿爾迪沙二世很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