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雷什伯爵獲得了親自前往帝國遠征軍大營的機會,并且見到了裕王李君威,他向帝國方面的代表闡述了自己的理念,而李君威最終同意了納雷什伯爵的建議,李君威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對于君主來說,在生死關頭,不論多么恥辱的條約,不論多大的損失都是可以接受的,反正高高在上的他可以按照承受能力,分別分配到異族與奴隸、平民與商賈,最終是貴族的身上,他永遠是最后一個承受損失的人。
但是如此造成的結果就是,這個君主的統治合法性和穩定性就沒有那么容易保證了,而任何條約都需要簽署者去執行,所以帝國方面也就必須保證,當戰爭結束后,沙皇仍舊是沙皇,整個俄羅斯的沙皇。
正是因為如此,李君威選擇了配合,于是莫斯科攻城戰正式展開,李君威并沒有命令帝隊沖擊莫斯科城,雖然他手下有的是不要命的家伙,但他知道,這座堅固的城池沒有那么好打,每一次進攻失敗都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好在,遠征軍之中不乏技術兵種,攻城炮、火箭彈與坑道戰術運用起來,尤其是攻城炮部隊,遠征軍利用抓來的俄羅斯農奴在莫斯科城外修筑了堅固的工事群,把火槍兵安插到了其中,控制了莫斯科城外的土地,然后在空地之上大規模的修筑堅固的炮壘,沙袋把堆砌的工事是莫斯科城頭的重炮都無法摧毀,在炮壘之中,火爐架起,來自俄羅斯各地的銅錫料被送到了城下,就地開始鑄造大口徑的攻城火炮,從臼炮到直射火炮都用,而且數量很多。
而談判仍然繼續,雙方進行了密切的交流,遠征軍甚至愿意讓俄羅斯的使團進入鑄炮作坊內部參觀,讓他們親自觀察鑄造出來的大小火炮,而大量的火藥和火藥原材料也從俄羅斯各地收集而來。
正如當年喀山城沒有經受住伊凡雷帝帶去的重型火炮一樣,莫斯科城同樣如此,而在另一邊,納雷什伯爵向帝國遠征軍了一部分杜馬代表的名單,而這些都是最反對接受談判條件的人,李君威心領神會,派遣軍隊前往這些代表的領地,開始進攻他們所在的城市,破壞這些人在城外的一切財產。
農奴被全部帶走,房舍被全部燒毀,水渠被掐斷,墓地被掘開,填塞水井,砍斷果樹,在雨季到來的時候人為掘堤壩,造成洪水災難,反對越厲害的人,遭遇的損失就越大,這些都發生在南俄一帶,而在烏拉爾山以東的區域,烏力吉已經率領剩余的軍隊發動了進攻,那是一支精干的隊伍,炮兵、騎兵和步兵齊備,目的就是占據至少圍困俄羅斯帝國在西伯利亞的幾個核心城市。
談判從五月份開始,一直持續了整個夏季,因為帝國遠征軍的掃蕩,全俄的農業活動被迫停止,考慮到俄羅斯帝國還在第聶伯河與奧斯曼進行一場國戰級別的戰爭,這個國家處于崩潰的邊緣。
當戰爭到八月的時候,雙方都感覺到了厭倦,李君威甚至安排部分西疆本地旗佐的士兵把俘虜的牛羊牲口趕回哈薩克的草原,用大車把各類財物往后方輸送,而在合約條款幾次修改之后,仍舊無法達成協議,帝國方面的妥協似乎讓這些貴族看到了希望,有了能少一點就是一點的心思。
“這是最好的合約條款了,陛下,中國那位親王不再接受哪怕一丁點的修改。”納雷什伯爵從城外答應回到了克里姆林宮,把最新修訂的條款送到了費奧多爾的面前。
俄羅斯放棄對烏拉爾山與烏拉爾河以東土地的主權和控制權,撤離那里所有的俄羅斯人和東正教會士、東正教信徒哥薩克自由選擇留下或者離開,西伯利亞土著的土地和財產會在宣誓效忠帝國的基礎上得到保護,而俄羅斯人的財產則要在三年之內通過出售的方式處理完畢,購買者必須是帝國居民或者向帝國宣布效忠的土著。
在完成撤離之后,俄羅斯不再介入任何烏拉爾山與烏拉爾河以東區域內的糾紛和戰爭,不對巴什基爾人、韃靼人等異教徒進行任何形式的支持。
放棄對土爾扈特部落的宗主權,撤離所有土爾扈特部落內的傳教士,放回一切土爾扈特的人質,承認土爾扈特部是中國的藩屬國,并且成立代表團,與帝國、土爾扈特三方一起劃歸與土爾扈特的邊界,不得在與土爾扈特和中國邊界線百里范圍內修筑要塞。
中國承認俄羅斯對頓河和第聶伯河一帶的哥薩克聚集地擁有宗主權,但僅限于目前哥薩克的實際控制區,而對黑海北岸,南俄一帶非忠誠于沙皇的哥薩克控制區域,中國擁有與俄羅斯對等的開拓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