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克里米亞半島通往大陸的地峽處,使團進行了一次停留修整,不僅獲準參觀本地的工程,還可以與承包工程的人進行交流,猶太人和熱那亞人承包了中、波邊界設施的建設工程,在這道寬不過八公里的地峽上,修筑兩道樹籬,而這個工程就是參與承包工程商人今年的稅款了。
樹籬是一種邊界設施,也可以用作農業和軍用,一般是一道高一丈寬七尺的土墻,但上面栽植樹木,兩側栽植灌木、葡萄樹或者其他藤蔓植物,密密麻麻的甚至可以達到四五丈高,而兩側還有三尺寬三尺深的溝壑,根系發達的植物可以加固樹籬,這原本是用來防止散養牲口走失的設施,現在已經衍生成了軍事和國防設施,不僅在克里米亞半島,在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在勘界完成之后,也會被修筑這種設施。
這雖然是一種簡易的設施,但足夠讓穆斯塔法絕望了,樹籬的出現讓他意識到中國已經和盟友就領土問題達成一致,之前他提出的出賣整個克里米亞汗國來換取中國支持的想法直接胎死腹中了。
使團進入克里米亞半島之后,對此并不陌生的穆斯塔法與法佐卻發現眼前的世界已經和記憶之中大不一樣了,半島上看不到任何的韃靼人,所有的農莊和牧場都被來自大陸深處的蒙古族裔接收,誦經、禮拜通通不見了,原本華麗的天方教寺廟里出入的卻是黃帽紅袍的僧侶。而抵達巴赫齊薩來之后,穆斯塔法與法佐才真正明白為什么李君威要把談判地點設立在這里。
城市之中的韃靼人為了避免成為奴隸的悲慘依然在抵抗著,尤其是那些貴族,汗宮已經成為了大工事,抵抗的城市不僅這一個,還有一些擁有城墻和炮臺的港口或者城鎮,他們被騎兵圍困了,但沒有人投降,投降只能保全性命,自由與財富都會被劫掠,甚至都不能保證家庭完整。
而李君威則給了他們一條新的出路,那就是由法佐和穆斯塔法去勸降,抵抗者可以離開,但必須放棄一切的財物,除了人和包裹著皮囊的衣服,什么都不能帶走。
法佐與穆斯塔法接受了李君威的建議,主動前去交涉,他們力求為奧斯曼保住更多的鷹犬,雖然韃靼人不復強盛了,但四萬韃靼騎兵還在奧斯曼的境內,保留一個韃靼部族對奧斯曼來說有益無害。
沒有人愿意接受死亡,也沒有想成為奴隸,當一條自由的道路在眼前的時候,韃靼人選擇了屈服,但也有人不甘心自己的財物和城市被中國人擁有,所以進行了破壞,但第一起縱火案就被血腥的鎮壓,李君威給出的軍令是懲戒,但準噶爾騎兵卻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屠殺本身就是最好的懲戒,在此之外,所有的城市都是和平的交接了,大約七萬韃靼人登上了奧斯曼人的黑海艦隊的艦船離開,或許他們心懷仇恨,但他們一生都沒有再回來,這片土地已經很韃靼人沒有關系了。
李君威不在乎韃靼人成建制的離開,這些人和那四萬韃靼騎兵一樣,仍然會作為奧斯曼的鷹犬爪牙,被用在巴爾干方向對付哥薩克、波蘭騎兵和俄羅斯人,這也是平衡的一種手段罷了,當然李君威沒有意識到是,未來幾年,北高加索地區逃亡進高加索山脈的韃靼人也給帝國惹出了很多的麻煩,但在那個方向,李君威也為帝國安排了一道人籬中國哥薩克。
沙赫尼的哥薩克部落入駐北高加索地區,抵擋韃靼人的反撲,與北高加索地區的車臣人、格魯吉亞人等一干天方教的部族作戰,揮舞馬刀高呼烏拉,譜寫了一曲忠誠的贊歌。
入主巴赫齊薩來之后,李君威第一件事就是讓工匠修復宮城之中的重要景點噴泉淚泉,據說這是某位克里米亞的大汗為其妻子修筑的,他的妻子為了保護他被政敵殺害,大汗日夜思念,修建了淚泉噴泉來懷念妻子。
七月的克里米亞半島在地中海氣候下很涼爽,有噴泉作伴更讓人愜意,只不過談判之中全是吐沫星子讓李君威不是那么的舒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