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師,這是喀布爾城。”阿塔解釋說道“裕王殿下希望在這里會見您,很遺憾,這座城市三年前經歷的戰火,所以看起來并沒有那么的漂亮,與伊犁城更是差遠了。”
“不,在這里見面很好,比在伊犁還要好。”竹欽卻是樂呵呵的說道。作為白教的領袖,竹欽上師很清楚在印度斯坦國會面的意義,這意味著裕王更傾向于和平,而非戰爭的方式解決,而如果是后者,那么宗教的力量就無法和世俗的力量相提并論。
“上師,您一路前來辛苦了。”李君威見了竹欽,被他胖胖的彌勒佛氣度震驚,但很快就感覺這個胖子很有親和力。
而竹欽則是行禮后說道“有勞裕王殿下等待了,這真是貧僧的福分呀。”
二人一起落座于火爐之前,李君威看著竹欽,笑言“看到您,我就感覺看到了我小時候,那時候我也這么胖,哈哈。”
竹欽在來見李君威前,就已經通過各種手段了解了這位帝國裕王殿下的性格與習慣,只不過一切都過于模棱兩可,竹欽認定李君威是有大自在的人,現在看來,卻比想象中的還要灑脫,而竹欽此番來,也不是與李君威談論佛法的。
“如此說來,貧僧與殿下之見還有皮囊之上的緣分,這實在是太難得了。”竹欽認真回應道,絲毫不把李君威的打趣當成侮辱。
李君威呵呵一笑,與竹欽閑談了一會,發現竹欽不僅言談很風趣,而且見識也很廣博,性格更是比諸多見識過的黃教僧人還讓人討喜,難怪能成為白教的領袖,李君威對竹欽非常滿意,聊了一會才是進入正題問道“上師,阿里地區現在和平了嗎”
“是的,大體上已經和平了,在接到了您的信件之后,拉達克的國王德登郎嘉已經返回了列城,噶爾丹策旺率領的蒙藏軍隊卻是并未撤回,而部分天方教的軍隊也在拉達克的舊地駐扎,他們屬于克什米爾王伊布拉西,這需要偉大的您下達更明確的調停命令呀。”竹欽微笑說道。
李君威微微搖頭,說道“上師,您還真是一個通達的人。”
李君威清楚,阿里地區的形勢不是竹欽說的那樣,和平不僅僅是停戰,伊布拉西的軍隊沒有完全離開拉達克王國主要是因為誤了時節,大雪封山的緣故,當然伊布拉西也想最后敲詐一波得德登郎嘉也是原因之一。但伊布拉西已經派使者來,表示完全按照皇帝李君度的命令,配合裕王解決阿里地區的爭端。
而和平的唯一阻礙就是讓代表黃教的噶爾丹策旺與德登郎嘉的拉達克王國尚未形成停戰協議,但德登郎嘉剛剛回到國都列城,尚未控制全國,軍隊也沒有剩下多少,而噶爾丹策旺雖然麾下有近六千兵馬,但也人困馬乏,還被伊布拉西的軍隊擊敗了幾次。
李君威笑著說道“上師,其實只需要您出面約德登郎嘉和噶爾丹策旺談判,就能解決現有的爭端吧。”
竹欽笑了笑,他很高興李君威能一眼看破這一點,也對這位年輕的帝國親王所擁有的智慧所贊嘆,事實正是如此,在三方都已經休兵罷戰的情況下,拉達克王國與黃教的戰爭實際上只需要他作為中間略作調停即可,可竹欽不想這樣,他認為就此與帝國建立更深入的聯系更有利于白教的利益,竹欽說道“殿下,凡事講究一個名正言順,貧僧怎么能越俎代庖呢,還是您代表帝國出面,調停兩個藩國之間的爭斗作為合適,而作為一個僧人,貧僧可以協助您。”
李君威也明白了什么叫識時務者為俊杰,帝國的實力在這里擺著,想要插手阿里地區,誰都阻止不了,竹欽根本就不想和帝國作對,相反,他想著借機攀附這棵大樹,竹欽還記得,當年帝國剛剛攻出邊墻的時候,切倫不過是銀佛寺一個不入流的小僧侶,借著是黃教領袖弟子的身份耀武揚威,但短短幾年已經成長為藏地之外最有地位的上師,在草原上擁有遠遠超過藏地領袖們的影響力,后來,哲布尊丹巴與章嘉相繼崛起,但這些都是黃教的僧侶,對于竹欽來說,白教也可以走這樣的道路。
“好吧,上師,但這一切也要在明年解決,您這一次帶來了多少弟子,我讓人在城內給您安排。”李君威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