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和常阿岱現在完全是送瘟神的態度,不管李君威對帝國來說功勞如何大,但在西疆,他就是徹頭徹尾的瘟神,有他在,大事上二人不但什么都做主不得,更是要圍著他團團轉,而且眼看二人要回京的時機了,他們可不想再被裕王招惹的時代纏住。
雖然李君威已經保證冬季到來之前離開,而且不再招惹新的是非,但陳平與常阿岱現在仍然是一個頭兩個大,現在已經有三個問題需要他二人給裕王擦屁股,中印勘界問題,拉達克戰爭調停和葉爾羌內亂,每一個問題都離不開裕王李君威,所以縱然人人不待見他,但裕王在伊犁城兩位軍政主官那里,仍然是活祖宗一樣的存在。
陳平和常阿岱頭疼的問題,在李君威那里卻是簡單的很,中印勘界問題源于河中之地的君子協定,在阿格拉的時候,李君威李君度兩個兄弟早已達成了一致,那就是今年秋季,糧食豐收,牛羊肥壯的時候,河中之地忠誠于李君度的部落南下遷移,翻越興都庫什山脈,遷移到次大陸去。
李君度已經成了皇帝,次大陸雖然還有一個莫臥兒王朝,但是霸主地位已經更替,南下是要去當主子當貴族,當人上人的,次大陸的土地更為肥沃,還有數不盡的低種姓可以去奴役,遷移對于當地的各族來說并不是什么壞事。
而在地盤分配上,李家兩個兄弟達成了以興都庫什山脈的為分界線的大體方案,河中之地和吐火羅盆地的全部屬于帝國,山脈南面屬于印度斯坦,只不過這條山脈過于龐大寬闊,細致的劃分仍然是一個問題,但在大體脈絡中,帝國擁有中亞,而李君度擁有次大陸的原則是沒有改變的。
只不過因為帝國各邊疆區對于山地異族,尤其是信仰天方教的族群接受程度比較低,所以在興都庫什山脈、伊朗高原與高加索山地等邊緣地帶的土地占有上處于劣勢,但關鍵地域的占據卻是從不后退,尤其是可以產生大量人口的河谷、盆地等農業地區。
但是兩兄弟達成協議的事,李君威一直瞞著西疆地區的軍政主官,就是擔心這兩個家伙盡快解決勘界問題把自己送回申京去,所以當陳平和常阿岱得知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之后,能做的只有在現有的框架之中行事。
但是西疆地區的軍政衙門的手腳也非常快,很快成立了一個勘界委員會,派遣到河中之地的主要城市,目的就是調查當地的農牧資源,為快速移民占據打下基礎,這個委員會提交的報告顯示,肥沃富饒的河中之地,農牧業資源都非常豐富,農業雖然水平低,但到處都是水澆地,牧場集中水草豐美。
在得到消息后,陳平立刻專門成立了一個采購部門,在主要的農業區采購糧食,牧區采購冬草,目的很明確,第一波移民要隨著原住民的離開立刻進占主要地帶,建立秩序恢復生產,構建支撐點,這完全是對待敵人的招數。
但李君威與李君度達成的共識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志,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南下遷移到次大陸去,李君度的國度是封建政權還帶有大量的奴隸制殘余,在河中之地實行的也是類似于軍戶制度的統治方式,所以大部分的農牧民和奴隸都是要南下的,但唯獨商人階層是異類,他們在撒馬爾罕等城市擁有大量的產業,不想放棄離開,而西疆地區的態度則是接納,對于商人群體,帝國的接納程度一向很高。
但在河中之地和吐火羅盆地,還有一支力量,是接受和勘界之中最為麻煩的,那就是宗教勢力,他們不僅擁有寺廟,還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宗教勢力本身在李君度體制內擁有特殊的地位,雖然他們知道帝國不會接納他們,但是在當地擁有大量不動產的宗教勢力不會把自己的利益白白出讓,他們需要補償,李君度自然不會給,所以這些人則把手伸向了西疆的軍政衙門。
“哎呦,常阿岱,你真是笨蛋呀,能不能轉一下腦袋,就不能耍些陰招么,幸虧發現的早,只是被破壞了地方合作,要是等秋收完了,這些神棍攛掇人掘溝渠、毀水井、燒糧倉和牧場,到時候你是哭都沒地兒哭去。”面對愁眉苦臉的常阿岱,李君威是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模樣。
宗教勢力的利益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就開始作妖,開始破壞西疆地區與原住民的關系,讓原住民不出售糧食和牧草給要來的移民過冬,不斷的散播謠言,而常阿岱對此卻束手無策。沖突起來,可能會引起河中之地的變亂,如果印度斯坦方面改了主意,大好的前景就葬送了,就算那邊不管,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常阿岱無奈說道“殿下,那些人實在得寸進尺,房屋、田畝都開出了很高的價格,而且很多地契之類的憑據完全是假的,憑空捏造的,一些領主與他們勾結,把自己的土地過戶給寺廟,想要分其中的好處。”
李君威無奈搖搖頭“你就不會換給思路,就知道一味的遷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