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現在的生活并不平淡,但卻是朱大夫的不平淡,而非前明皇帝的不平淡,他并不覺得生活愜意完美,但卻不想再回到過去了,因為那樣肯定更糟糕,從昌平戰犯管理所出來的時候,朱由榔很訝異人們已經忘掉了自己這個皇帝,但小小的失望之后,他卻很慶幸,曾經何時,他當傀儡的日子暗無天日,想的就是做一個普通人,現在他做到了。
為了繼續過目前的生活,他甚至中斷了與妻、兒的聯絡,他們在南京城里過著閑散勛貴的日子,無職無權也沒有自由,朱由榔不想自己從一個監獄步入另外一個監獄,所以他從不奢求什么,也從不向已經當了皇帝的外甥提什么要求,也不希望他過多的考量自己,考量前朝。
李君華在淮河一帶考察了半個月,繼續北上進入了山東的黃河境內,視察黃河回歸故道之后的情況,黃河大壩在修筑之中爆發了多起貪污事件,但大壩還是如期的完工,黃河歸故一年運行平穩,今年夏季的暴雨也沒有造成決口,而且河南和山東的黃河兩岸居民明顯的發現黃河水清澈了許多,人們把其宣稱為圣人出黃河清,以此來歌頌皇帝的功勞,但實際上這只是帝國建立后移民安置政策的帶來的利好罷了。
帝國建立之初,仍舊處于小冰河時期,陜西、山西兩省仍有大量災害發生,尤其是陜西,為了救災方便,帝國索性一勞永逸,把黃土高原上那些靠天吃飯的老百姓悉數遷移到了富庶的關中地區,反正陜西因為戰爭人口少,關中的肥沃土地就足以養活很多人了,而在山西,大量的貧困人口向新開發的漠南地區移民,也使得山區百姓人口數量大為降低。
人走了,牲口離開了,對于環境的破壞也就少了,植被有所恢復的黃土高原自然也就減少泥沙進去黃河,到了后來,雖然小冰河時期結束,但帝國隨后開拓了西疆等區域,更是需要移民,因此不斷收緊陜西的人口流動政策,嚴禁百姓返回陜北,并且以保護黃帝陵等理由,圈起大量的陜北土地,倒逼關中充裕的人口向西遷移,進入新拓之疆。
山西、河南等北方各地也是如此,已經完全禁絕開墾坡田、山田,在有些人口過多的州縣,甚至連無法水澆的旱地都不許開墾,保護環境只是其次之中的其次,實際上也沒有人提這個,主要目的還是促進移民。
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在傳統的三大移民路線之后,進西疆已經成為了帝國移民的主要方向。
進入八月的時候,皇駕由潼關進入了西安,算是抵達了此次西巡的目的地。
進入關中之后,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皇帝把山西商人會館作為了行在,既沒有入住陜西地方官收拾出來的府邸,也沒有住進勛貴祖宅,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要知道,帝國自從建立后,皇帝歷來都有出巡的傳統,在太上皇時代,幾乎年年都會出巡,甚至一年數次,只不過多是巡長城內外和遼東,到了李君華時代,遷都申京,卻因為皇室宗祠在北,且保留了藩臣兩年一會盟的傳統,也會兩年最多四年一次北巡北京。
一般皇帝北巡,北上是坐海船由天津上岸,南下卻是沿著運河或者經過河南回申京。陸地上時,皇帝一般住在沿途的勛貴家中或者宗藩勛貴產業之中,帝國勛貴爵位分為五等,其中公侯伯三等必須居京,其余則是不限,而且皇帝行營歷來人數不多,最多也就五六百人,入住勛貴家,也就帶七八十人,所以一般情況都能招待的了。
山西商人會館。
“徐會首,一年多不見,你是風采依舊呀。”李君威見到徐邦延,笑呵呵的說道。
“這是我們晉商銀行的新任總理事,什么會首不會首的。”徐邦延還未說話,跟在身邊的跟班就出言指出李君威稱呼上的失誤。
徐邦延瞪了跟班一眼,心說這個蠢貨日后是不能用了,明明一開始就說來見裕王,這裕王白龍魚服,這蠢貨就認不出來,還在這里裝腔作勢,實在不搭調。
“原來徐先生也升官了呀。”李君威卻是不在意,笑哈哈的打趣徐邦延。
徐邦延看了看晉商會館門前的禁衛,問道“殿下,皇上已經住進去了,是否順心,還有什么是我們可以幫忙的,萬請吩咐,晉商全體同仁都想為皇上效犬馬之勞。”
李君威笑了笑“皇兄和我一樣,不講究什么儀仗陣勢,你這晉商會館倒也雅致,此時皇兄正與幾個官員在后花園游玩,順便說點地方政務,不便打攪,來來來,你我一年多不見,找個地方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