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威則是說道“皇兄,人家那蘇丹和您這皇帝不一樣,雖然都是皇帝,但本質上不同的,咱們帝國大仗,要么保護現有利益,要么為了開疆拓土,可人家那蘇丹和歷史上很多皇帝似的,很多時候是靠打仗維持統治的,特別是對于蘇丹來說,打敗仗也比不打仗要好的多。”
雖然已經離開遠疆區兩三年了,但是對于奧斯曼帝國的了解,李君威還是有的,在四國戰爭之中,奧斯曼丟掉的是對黑海的獨霸和克里米亞汗國這個重要附庸,本身是沒有經歷太多損失的,反而因為失敗,減緩了內部的爭斗,作為傳統政治世家的法佐被趕去了埃及做了帕夏,穆斯塔法仍然是奧斯曼的大維齊爾。
但是蘇丹從后宮之中走了出來,雖然趕走了法佐,但是他任命了法佐的兄弟艾哈麥德為維齊爾,由此掀起了奧斯曼內部的一場改革,這次改革的目的還是強軍,所以不可避免的動了禁衛軍的利益,因此在初見成效之后,蘇丹為了穩固國內的統治,就要把矛盾轉嫁到國外,發動一場戰爭,而戰爭是符合禁衛軍利益的,同樣,在戰爭中,也可以對禁衛軍進行整合,只不過這一次與以前的戰爭是不同的,過往的戰爭中,蘇丹可以接受失敗,但這一次,必須要勝利。
因此為了讓戰爭更有把握,蘇丹只能借貸增強軍備,對內的借貸會動搖改革的成果,而在晉商銀行在俄羅斯有了成功經驗后,蘇丹驚訝的發現,讓帝國商人掌握部分稅收系統,非但沒有壞處,而且還有好處,特別是海關,因此蘇丹這才下定了決心,找上了晉商銀行。
“你的意思是說,這件事是真的,而且晉商給奧斯曼的貸款也符合帝國的利益”李君華直接了當的問道。
“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的,只不過這等軍國大事,哪里容許一個商賈自行決斷,貸多少,怎么貸款,多久給,給什么,還是帝國找人把控的好,我們的目的還是做一個平衡手,平衡奧斯曼與歐羅巴其他國家之間的實力,如何而已。”李君威認真回答。
“那你覺得,讓奧斯曼贏了好還是輸了好”李君華問。
李君威笑了“這豈是現在能說的,我們還不知道蘇丹選定的敵人是誰,怎么妄談輸贏,如果敵人太弱小,還是讓奧斯曼贏了的好,反正贏了也不過增強這個國家多少實力,反而給我們介入兩河流域和埃及地區海關的機會,而如果蘇丹的敵人非常強大,那還是讓蘇丹輸了的好,輸的越厲害,他們就越需要我們,付出的利益也就越多。”
李君華則是眼睛清亮,認真的看向李君威,李君威詫異“我說的哪里不對嗎”
李君華微微搖頭,沒有說什么,他心里卻是已經想定,這件事還是由自己的弟弟來做的最好,只不過她現在不會說出來的,因為李君華知道,李君威肯定不愿意去。
而李君威說道“現在是如何讓晉商同意一切隨帝國的指揮棒行動,皇兄,咱們到底沒經商過,所以不知道深淺,不過我在遠疆可見識過,要錢不要命是商人的本性,利益在前,那就是一群瘋子,如何約束使用,老大難喲。”
“一用法,二用名,再三就是用暴力,收拾幾個商人還不簡單。”李君華卻是并不放在心上,顯然心里早已有了計策,反問李君威“晉商里要找個得體的話事人來,那個徐邦延如何”
“我倒是覺得還能用,但還是得皇兄認可的好,祭祀黃帝回來,安排見一下,看看他的成色,皇兄再決定用還是不用,晉商也一直想親近皇室,所以他們也愿意接觸。”李君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