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問題,趙銘德其實已經給過李君威答案了,在埃及這個地方,有三大勢力,法佐這個帕夏代表的奧斯曼蘇丹,馬穆魯克貝伊們代表的地方豪強,再有就是宗教團體,蘇丹作為天方教世界的哈里發,對埃及的宗教團體控制力是比較強的,而且宗教對這類世俗化的商路運作沒有什么像樣的態度。
馬穆魯克的貝伊是反對蘇伊士運河修筑的,原因就在于,這條運河從蘇伊士往北,穿越的事沙漠地帶,這與他們無關,但卻又在勢力范圍影響內,貝伊們肯定會插手,但更喜歡恢復古老的法老運河,利用一條運河溝通尼羅河水道,貝伊們也參與分享其中的利益。
當然,法老運河的方案是帝國或者所有想要開拓運河的各國商人團體所拒絕的,馬穆魯克是強盜,這是東西方商人共同的看法,沒有人想和他們打交道,更不想把溝通東西方貿易的命脈交由這些人掌握,而更重要的是,尼羅河的航運價值很低。
這條河流上游是斷崖瀑布,下游又是泥沙淤積,幾千年的富庶也沒有誕生航海文明就能說明這一點,商人們期待的是直接讓海船自由來往地中海和紅海,而不是用內河躉船轉運的低效辦法。
而法佐的態度則是值得玩味的,或者說奧斯曼的態度并不明確,開通運河肯定能給奧斯曼帶來更多的稅收,但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擔心。人為制造的地理隔閡會不會增加埃及脫離奧斯曼的可能更大的擔心則是對帝國方面,他們會借機侵略埃及地區嗎,他們的海軍進入地中海會改變地區局勢嗎
法佐則說出了根源性的擔心“裕王殿下,我們的態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的態度。帝國、奧斯曼乃至歐羅巴的商人都有意開通這條古老的商路,貝伊們不足為慮,關鍵是要得到蘇丹的支持。”
“那怎么樣才能得到蘇丹的支持。”李君威問。
“讓蘇丹相信,你背后的帝國是奧斯曼忠誠可靠的盟友,而且是永遠的盟友。”法佐說道。
李君威輕輕點頭,算是完全明白了。如果帝國是奧斯曼的盟友,那么就不會分離埃及,而從蘇伊士進入地中海的海上力量也會維護奧斯曼的利益,但如果不是盟友,這些就全都威脅了。而能不能成為奧斯曼的盟友,要看奧斯曼的敵人是誰
抬頭看了一眼墻壁上掛著的地圖,李君威只有苦笑,奧斯曼這個國家周邊全都是敵人,波斯是奧斯曼不能容忍的異端,他們之間還爭奪富庶的伊拉克地區,俄羅斯、波蘭、神圣羅馬帝國、威尼斯共和國,可以說,奧斯曼接壤或者臨近的大國之中,除了帝國之外,全都是敵人。而奧斯曼的所謂盟友都是英國、荷蘭和法國這類域外國家,而且對奧斯曼不了支持,奧斯曼僅僅是用國內的市場換取這些國家的物資支持而已。
顯然,帝國不可能成為奧斯曼的盟友,帝國致力于打開波斯的市場,與俄羅斯、波蘭還有共同應對奧斯曼進攻的盟約,而威尼斯是帝國在地中海選定的合作伙伴,只有神圣羅馬帝國與帝國關系不睦,只是因為宗教因素,實際上帝國與其并未有直接的利益沖突。
“我無法向蘇丹證明。”李君威無奈說道。
這個答案是法佐所預料到的,他知道,帝國在歐羅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盟友,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敵人,因為這是宗教信仰彌漫的地區,帝國沒有征服的計劃,帝國在這里只有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
經濟利益是盡可能打開歐洲所有國家的市場,而戰略利益就是不讓這里出現一個強盛的帝國,所以,平衡是帝國歐洲政策的原則,就算結盟也只是一時的。
“那這件事就暫緩吧。”法佐說道。
李君威問“蘇伊士灌渠的事也暫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