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齊爾率先控制了布達拉宮,緊隨其后入藏的是藏務大臣塞布禮,但是他在藏地沒有待多久,按照以前帝國使者的套路,會見了幾座寺廟的呼圖克圖級別的僧人,當然,與前幾年不同,這一次,塞布禮公開宣稱見到了上人。
塞布禮的到來有兩個作用,一是給厄齊爾帶來軍隊,二是表明帝國的態度,厄齊爾就是帝國認可的第巴。
厄齊爾的軍隊有兩支,一支就是第巴衛隊,那群來自外東北和西伯利亞的雜牌,但現在已經換了新式的武器,至少顯的正規了許多。另外一支就是怯薛營一部,這是李君華專門為厄齊爾準備的,是各綏靖區的外藩子弟,都是厄齊爾在歸化學堂時的同學,蒙古人、衛拉特人、哥薩克、女真、滿洲、朝鮮,各族各部落的都有。
這些人是厄齊爾提交的一份名單,上面人都和厄齊爾有過交情,要么是一起打架的朋友,要么是打過厄齊爾或者被厄齊爾打過的家伙,另外又增加了不少人,合計一百多,但依舊維持著怯薛的老傳統,外藩子弟從軍帶扈從,這可不是當年跟隨裕王出征的外藩,那些外藩子弟要么爵位低,要么沒有繼承地位,厄齊爾作為當年和碩特大汗的兒子,他所在的班級同學都出身顯貴,所以帶的扈從著實不少,剔除那些雜役,也能算作五千騎。
而這些怯薛自然就是厄齊爾的親信了。厄齊爾麾下一下擁有了近一萬騎兵,腰桿子頓時硬了起來,其實厄齊爾感覺不需要這么多人,因為這里是衛藏,黃教體系下沒有成規模的軍隊,厄齊爾認為有一千人就能震懾僧俗,但厄齊爾低估了自己的惹事能力。
衛藏有十三萬戶,在五世上人接管權柄之后,曾經調查過,在衛藏有各派僧尼超過十萬人,而桑結嘉措接手第巴一職后,協助上人建立了更完善的官僚制度,統治這樣復雜的地方,著實很困難,但是在厄齊爾眼里,這些都不算什么,反正手里有兵,而皇帝李君華眼里,這也不算什么,因為帝國如果需要一個穩固統治衛藏的第巴,就不會選擇厄齊爾這樣一個理想主義的愣頭青了。
結果就是,厄齊爾的到來就是一瓢子水倒進了油鍋里,沉積了半個世紀的衛藏沸騰起來。
在軍隊抵達后,厄齊爾做了兩件事,第一就是頒布他親自修訂的,原本的很簡單,一張羊皮紙就能寫下,但是在厄齊爾的多方借鑒之下,已經成為了一部非常復雜的法律文書,為了保持的名字,厄齊爾耍了一個小聰明,他把十三條變成了十三章,每一章下面有二十到一百不等的條,有的重要的條文還要小條,小條下面還有注解,而這部法典送到各寺院和蒙藏貴族手里的時候,每個人都蒙了,這和他們想象的法律不一樣,這是法典還是經文
而第二件事就是接管政權,改朝換代,桑結嘉措建立的官僚體制被怯薛們換了個遍,每個人帶上自家的扈從和理藩院、宗教局派來的翻譯前去接管,桑結嘉措被扣在了布達拉宮,成為了拉薩第巴,相當于上人的太監總管,他的黨羽根本聯絡不上他,還以為桑結嘉措既然能在新的體制內任職,那自己也可以,于是和前來交接的怯薛們討價還價,結果就是雪亮的屠刀亮起,人頭滾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