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就是兵馬分駐拉薩、日喀則在內的衛藏重要城市和關卡,控制衛藏后,厄齊爾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他把屬于寺廟的份地和農奴全部收了上來,清查了各寺廟的僧侶,按照宗教局的標準,分為了七個等級,然后按照人口多寡給寺廟重新分配土地,讓占據人口絕大多數的后四級的僧人自己種田、放牧,供給全部寺院的吃喝拉撒,當然,這一切的做法都是以上人的名義進行的。
而上三級的僧人則無需勞作,按照等級得到第巴府規定的錢糧,完全就是當成工人發工資了,而最不能被僧人們接受的是,厄齊爾在所有的寺廟門口都安置了親信,收取布施,不管是金銀銅錢,還是牛羊布匹,人口土地,一概由第巴派來的人收取,僧人按照進行的宗教活動多寡,多勞多得,原本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僧侶成為了厄齊爾的打工人。
厄齊爾在衛藏干的熱火朝天,澹臺云風卻要離開了,他此時只是擔任怯薛營的主將,畢竟怯薛屬于禁衛,他的職責是保證怯薛們擁護支持厄齊爾,現在看來,已經做到了,他也就要返回內地,因為這里注定會掀起腥風血雨,一個漢人最好不要出現在這種地方,瓜田李下,不利于帝國將來出面。
在澹臺云風看來,厄齊爾現在的行為還算合理,并且得到了衛藏百姓的支持,限制黃教也算是蒙藏貴族的共同心愿,但是澹臺云風知道,下一步厄齊爾就開始進行稅制改革和土地法令,最后一個大招就是廢奴令,三管齊下,把奴隸從貴族手中剝離出來,把他們送往藏地之外的富庶土地,然后對貴族的土地進行征稅,沒有農奴耕種的土地就沒有產出,還要繳納稅款,結果必然是貴族要把土地也要交出來,只不過,這是溫水煮青蛙的做法。
在澹臺云風看來,衛藏的權貴們會在一個臨界點爆發,最可能的就是廢奴令頒布,那個時候,無論是實權貴族還是黃教僧侶,都會聯合起來反對厄齊爾,他們會要求和碩特大汗達實巴圖爾換一個第巴,但無論達實巴圖爾如何考慮,厄齊爾都不會交出權力,到那個時候,他所擁有的就不只是手下那幾千外族軍隊,還有一百萬的農奴站在他的身后,交出權力是不可能的,血腥的鎮壓才是必然。
蒙藏貴族反抗就鎮壓貴族,黃教反對就鎮壓黃教,達實巴圖爾不許就反抗達實巴圖爾,厄齊爾對什么都不畏懼,這就是理想主義的政治家,澹臺云風以朋友的身份對厄齊爾說過,他不會成功的,但厄齊爾卻并不認同,他雖然是和碩特人,但在漢地長大,而且是帝國長大,他渴望成為一個解放者,留名青史。
幾百年后,當人們學習這一段歷史的時候,分成了兩個極端的派別,有人認為厄齊爾是衛藏文化和黃教的毀滅者,他殺害了太多的僧人,毀壞了太多的寺廟和文物,但主流的思想仍然認為,厄齊爾是蒙藏民族的解放者,促進了統一和民族團結。
但帝國終究還是沒有能完全掌控厄齊爾,事實上,這場被后世稱之為農奴解放戰爭的戰爭僅僅持續了三年時間,蒙藏貴族、黃教勢力還有和碩特汗國都被付之一炬,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上百萬農奴的支持下,厄齊爾在衛藏無往而不利。
但是他卻沒有按照之前和理藩院商定的那樣,在控制了藏地局勢后,率領衛藏融入帝國,成為帝國的一份子,而非藩國。但拒絕并非因為是厄齊爾的野心,至少不是帝國想象的那種野心,在擁有了衛藏之后,厄齊爾的自信心爆棚,他成為夢想中的解放者,但是那個時候,他希望自己可以比他的偶像做的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