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齊爾向帝國請封和碩特親王,很快如愿以償,但是在衛藏,他卻不是和碩特大汗或者衛藏大汗,而是稱自己為丞相,他追求徹底的平等,想要打造一個比帝國還要自由的國度,從而走上了被后世西方人稱之為烏托邦的道路。
土地被完全的國有,所有人都進入了集體農莊,貨幣被完全取消。這樣的道路厄齊爾又走了十二年,結果藏地確實擁有了更多的平等和自由,但卻越發的貧窮,厄齊爾也被忠誠于他和他理想的同僚們背棄,但最終摧毀這個理想國家的卻是一場大雪災,災荒到來,經濟崩潰的衛藏根本無力抵抗,在饑餓面前,厄齊爾最依賴的人民也背棄了他,而為了生存,厄齊爾選擇了與帝國合并,前往申京繼續擔任他的和碩特親王,而藏地也就成為了帝國的一個行省。
厄齊爾沒有給衛藏百姓帶來繁榮富饒,但是卻給了他們法治和平等,這項遺產及大量的制度被帝國延續,甚至于帝國一度借鑒厄齊爾創立的制度。
而唯一有所反復的是,在西寧塔爾寺多年的大學者和六世上人師徒回到了拉薩,但卻沒有入住布達拉宮,衛藏百姓熱情的迎接了他們,但是與十五年前的狂熱和迷信已經完全不同,經過了厄齊爾主政的十五年,他們已經不是神佛在人間的投影,更像是一種文化的符號或者神秘的存在,但這些熱情是二人熟悉,他們在內地,漢人們也是這樣看待他們。
帝國二十三年六月,西安行在,晉商會館。
澹臺云風抱著一個三歲多的小孩子進了正堂,皇帝正與大學者聊天,大學者起身,看著那個孩子,問道“這位就是桑結嘉措選定的人嗎”
李君華說道“正是,云風在拉薩仔細問過了桑結嘉措的手下,倉央嘉措的選定完全符合你們黃教的傳統,這一點毋庸置疑,大學者您看,這個孩子適合嗎”
大學者想要抱過倉央嘉措,但這個孩子卻掙脫了,他還小,膽子卻很大,根本不知道面前的這些人是誰,也不感興趣,而是走到一個年輕漂亮的侍從女官前,盯著人家看,在侍從女官身邊蹭來蹭去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