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君威感覺自己越來越給不了別人太多的建議,他越來越選擇相信別人,而非由自己指點,特別是在長兄家的家庭事務上如此,長兄是他最琢磨不透的人,也不想去琢磨。
而李君威最終也沒有見那些各國商人代表,他們的訴求自己無法保證,帝心如淵,帝心似鐵,這些人只是知道兄弟二人關系很好,但忘卻了一點,這關系并不只是因為身為兄長的李君度對弟弟的疼愛和包容,還在于身為弟弟的李君威對兄長的尊重和支持,李君威做過什么讓兄長為難的事嗎做過讓李君度出讓利益的事嗎
答案是都沒有,他只是在哥哥需要支持的時候支持,而在兄長成功時沒有任何訴求。
李君威沒有給孩子們太多的建議,對這些孩子的感情最多的還是不舍,只不過他終將離開,而乘船抵達檳城的時候,李君威看到的是雜亂的碼頭和騷亂的街道,就連裕王坐船都是停靠的海軍碼頭而非民用碼頭,地方行政官員提前抵達接駕,但卻直接掩飾了裕王抵達。
僅僅是見到了掌管安全局的李昭睿,李君威就知道這里的亂子不小,站在行政官署的大樓上,看著城市里不時響起槍聲,遠處還有濃煙升騰,整個檳城都已經處于緊張的氛圍中。
“我在西津就聽聞南洋各行省有排外風潮,究竟怎么回事,怎么鬧的這么大了”李君威看著遠處的濃煙滾滾,皺眉起來。
李昭睿說道“那是檳城議院的資深議員黃文煜的家,更遠的地方被燒的就是他家的產業,南洋的民亂鬧大了。不僅是檳城,南洋人口在五萬人以上的大城市都有,只不過檳城鬧的最厲害罷了。”
“為什么會鬧的這么大”李君威有些不解。
李昭睿說道“當然是有人從中串聯引導,趁機作亂,這也是陛下派遣我來到此處的緣故。而這里的事,已經很復雜了,官面上的人和地方豪強不可信,可信的只有軍隊,而您既然到了,一定要協助一二呀。”
說著,李昭睿拿出了一份報告,上面詳細的介紹了南洋民亂的背景。
帝國開發南洋已經有超過四十年的歷史,奪取西方殖民地的現有成果和搶奪當地小蘇丹國的土地奠定了帝國在南洋開拓的基礎,現在南洋地區已經形成了檳城、南華、呂宋三個海外行省,九龍、婆羅洲、巴拉望、蘇祿、馬魯古五個公司轄區,萬丹、巨港、西爪哇、東爪哇四個綏靖區,成為帝國在海外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地區,僅僅是國民人口就超過了一千二百萬。
南洋的控制在于軍事的擴張,但南洋地區的崛起有兩大動力,一是海洋貿易的興盛,二是來自帝國和周邊國家的移民。
南洋地處熱帶地區,擁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甘蔗、香料、咖啡、煙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及各類礦藏都很豐富,向東可以輸送到帝國境內和日本,向西則是可以遠售歐洲,而在民族解放戰爭期間,大量的海內百姓移民到此,給了此地注入了經濟活力,隨著地方的經濟發展,來自環印度洋地區的各類商賈和北方中南半島上的各類封建貴族,也給當地注入了經濟活力。
可以說,南洋長久以來是歡迎各類移民的,以至于到了違反帝國法令的地步,帝國從來都有嚴苛的宗教政策,但在南洋大發展的期間,這些政策阻礙了移民的到來,因為很長時間處于名存實亡的狀態,只不過近幾年來,隨著帝國國族百姓人口劇增,移民二代、三代成為本地的人口主力,國族與移民矛盾越來越深,終于從去年開始爆發了。
雖然現在街頭上鬧事的百姓打著的口號多是宗教、習俗和生活習慣上的,但李昭睿的報告之中卻提出了根源性的問題,那就是經濟。
當年南洋大開發,大量的熱帶作物種植和礦藏開采讓南洋地區有了幾個經濟支柱,但是隨著幾十年的穩定,一切都已經發生了改變,當初大量的海內移民來到此地,本地各行省奉行的是誰開墾誰擁有的土地政策,所以大量的移民擁有自己的土地。
那個時候,來自中南半島和爪哇地區的移民來到此處,因為不是國民,所以無法獲得土地,在嚴密控制的城市之中也無法生存,因此大量涌入農村,為土地所有者打工,不僅大地主使用這些廉價的外國勞工,普通的農民也會雇傭,而城市也歡迎有錢人和商賈入駐其中,帶來商業的興旺,那個時候,整個南洋最抵觸的衙門就是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