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葡萄牙沒有代替者,與帝國為敵,印度和東非的殖民地全都要丟,而在歐洲,中國卻有替代者,意大利地區的熱那亞和威尼斯無數次的邀請帝國貿易船隊前往那里。
而佩德羅的辦法也簡單,仿效其父親,出讓部分利益,然后把兩國綁定在一起。
若昂四世國王時代,帝國與葡萄牙的關系非常好,關鍵就是利益融合,為了討好當時在東方海洋強勢崛起的帝國,若昂國王把澳門、帝汶和香料群島的這些所有在馬六甲以東的殖民地全數贈送給了帝國,換取了在帝國境內貿易的國民待遇。到現在,懸掛葡萄牙旗幟的葡萄牙商船,可以自由出入帝國任何一個海港買賣。
隨著帝國擴充到印度和非洲,若昂國王故技重施,出讓一部分自己占不住的殖民地給帝國,雙方劃分勢力范圍,相互保護,各自發展。于是乎,在非洲東部,帝國非洲開發公司幫助葡萄牙人驅逐了馬斯喀特艦隊,最終雙方合作覆滅了馬斯喀特蘇丹國,在印度也是相互照應,戰勝了陸地強權莫臥兒王朝。
雖然葡萄牙的殖民地不再擴張,但利潤卻在增長,對于已經疲弱上百年的葡萄牙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中國人到了美洲,再合作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葡萄牙人在巴西的殖民地并不穩固,法國、荷蘭、英國、西班牙都想插一手,尤其是散落在巴西東北海岸和東海岸的那些甘蔗和棉花種植園,更是幾易其手,而帝國在南非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力量可以輻射巴西了,所以佩德羅在十幾年前就允許一些帝國商人參與巴西的貿易和土地經營,就是要捆綁在一起。
這些措施得到的回報就是,幾乎每年,帝國的南非分艦隊都會前往巴西殖民地的首府薩爾瓦多等一些沿海港口,而殖民地總督也會熱情款待,進行演習、巡航等活動。
佩德羅與印度等地事務委員會官員、擔任過殖民地總督顧問和幾個大商人討論過之后,認為可以把部分殖民地領土送給帝國方面,并且簽訂永久性條約,以保證殖民地的安全和與中國的友好關系。
而這個建議也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認可,在詢問了巴西方面后,巴西方面更是支持,因為當時已經有人傳言帝國十萬大軍北上消滅天主教會的消息了。
當時李君威還在西津地區,他也是帝國外交事務的最大權柄所在,但是駐歐公使送來消息后,忙于奧斯曼事務的李君威無暇顧及,只是提醒公使,巴西土地不值錢,對方又上趕著,鉚足勁要,并且提出了幾個建議。
事實證明,帝國方面確實獅子大開口,最終的分配也很簡單粗暴,以南緯二十度線為準,南面屬于帝國,北面屬于葡萄牙,雙方建立關于南美殖民地的攻守同盟,維護現有的殖民地勢力范圍。
但是佩德羅提出了兩個條件讓這個里斯本條約對中國來說是不平等的,其一就是,地位的不平等,一旦南美的兩國殖民地發生戰爭,帝國要進行力所能及的支援,但帝國殖民地發生戰爭,葡萄牙本土不會派兵。這一點就是防止本土卷入戰爭。
而另外一個不平等的條款則是,帝國必須保護葡萄牙人在帝國南美殖民地的一切權力,這是因為割讓的地區已經有葡萄牙移民,他們的信仰和財產必須得到保證,這一點帝國也答應,反正也沒有多少人,連一千人都沒有。
當然,為了這塊殖民地,帝國還付出七十萬兩白銀的代價,只不過這些并不是真金白銀,而是幾十年來葡萄牙王室對帝國國有銀行的欠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