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波哥大號靠近到了百米之內,致遠號才采用了爆發射速,所有的火炮裝填的雙份炮彈,下層甲板是兩枚實心炮彈,中層火炮甲板是先裝一袋子霰彈,再裝一枚實心炮彈,而露天甲板和船尾樓火炮甲板,則全部裝填兩發霰彈。
集中開火三發之后,致遠號開始左轉脫離,與波哥大號拉開距離,然后再一發一發炮彈的還擊著西班牙人。
其余各艦也多半是如此,雖然遠征艦隊在趙龍城的指揮下就是一支敢沖敢打的鐵軍,不畏懼接舷戰,但趙龍城知道,在這里如果產生大的傷亡,人還還說,艦船可未必能保得住,畢竟在方圓一千公里范圍內,帝國沒有任何一處控制的港口。
因為前期的加速占位的計劃因為西班牙人的貼近作罷,遠征艦隊實際參與戰列線作戰的艦船只有后面五艘,而利馬艦隊參戰的也只有前面五艘,而利馬艦隊圣菲號就是最后一艘,當然,因為利馬艦隊太混亂了,導致第六號艦也在向遠征艦隊的六號艦威遠號開火,而威遠號也在用兩門尾炮向轉向夾擊的利馬艦隊后衛艦首艦卡亞俄號開火。
自雙方發生炮擊以來,趙龍城看到帝國遠征艦隊明顯占據了上風,而傷亡不大,認為這樣打下去,對己方是有利的,貿然有其他動作,未必能讓己方更有利,所以,遠征艦隊的一號艦靖遠號只能無聊的在最前沿航行,調整了火炮射角之后,對利馬艦隊首艦基多號炮擊,實際效果乏善可陳,所謂的炮擊,只是表明自己并非什么都沒做。
作為旗艦的致遠號上,傷亡最大的就是主桅桿桅盤上的瞭望手,他們必須時刻注意六號艦威遠號的情況,因為對于遠征艦隊來說,現在的情況是有利的,唯一不利的就是利馬艦隊的兵力優勢,他們的后衛艦隊已經脫離了戰列線,左轉向切入了遠征艦隊的左側,如果到位,這三艘船就可以夾擊遠征艦隊的后衛艦隊,也就是撫遠號、鎮遠號和威遠號,而威遠號是最容易受到夾擊的,因為存在這種可能,利馬艦隊不是以二對一,而是追上威遠號后,四艘圍攻這一艘。
處于三號戰位的旗艦無法判斷敵人的企圖,因此,趙龍城一開始就把副旗威遠號放在了六號戰位,由其自行判斷,隨時與致遠號聯絡,一旦威遠號遭遇圍攻,那么趙龍城立刻會讓威遠號減速避讓,或者自行選擇戰斗方式,而其余艦船則直接迎上去,與其余的西班牙戰艦近身肉搏。
原本,艦隊參謀們估計,在三十分鐘左右就會如此,或者在五十分鐘后,利馬艦隊的后衛艦隊會夾擊己方的后衛艦隊,但一直到雙方打了一個小時,威遠號也沒有發出訊號,一來是利馬艦隊現在的船員素質實在是太差了,簡單的戰術都不能完整的使用出來,而趙龍城給全艦隊的應戰策略有點類似于后世玩游戲時的hitandrun,遠征艦隊不斷接戰,左轉向,重新形成戰列線,然后繼續接戰。
這讓利馬艦隊那群草包船員無所適從,差點發生了船只碰撞。如果一直這樣打下去,利馬艦隊的前衛和中堅艦本身就受不住了。實際上,在未時兩刻的時候,遠征艦隊的二號戰艦綏遠號就與利馬艦隊的首艦巴拿馬號、三號艦波托西號相繼退出戰列線,綏遠號比較倒霉,被一枚十六磅炮彈擊中了舵位,控制方向的舵盤和兩個舵手一個航海長戰死,被卡死的舵桿讓綏遠號左轉脫離,倒也沒有造成多大的混亂。
在確定舵盤短時間內修復不好之后,綏遠號使用斜桁帆和部分縱帆控制方向,于二十分鐘后重新加入戰場,只不過這些縱帆和操帆的水手被打的很慘,而綏遠號為了避免脫離陣位導致戰列線受損,在對陣的巴拿馬號撲上來的時候,并未轉向躲避,而是全力轟擊,直接把巴拿馬號打崩,自行右轉逃離,綏遠號因此得以可以呆在戰列線內。
而波托西號就倒霉了,其被對位的靖遠號打的七零八落,尤其是吃水線位置,被打了好幾個大口子,雖然靖遠號的吃水線也被打了兩個口子,但雙方位置不同,靖遠號位于下風,吃水線受創,因為船體傾斜緣故,實際破口在水面以上的,而波托西號只要一轉向,船體繼續傾斜,就有大量的海水灌入。
從表面上來看,雙方打的難解難分,但實際上,遠征艦隊完全掌握主動,趙龍城沒有求變,而是想要繼續打下去,僅僅打了一個小時,敵人就有兩艘戰艦失去戰斗力,再打下去,肯定贏得更為痛快,但是在未時三刻的時候,一場變故讓趙龍城不得不下達了突擊命令,這場變故就在于風力加大了。
雙方接觸的之后,風力一直維持在十二節到十六節之間,因為雙方都是只用中帆作為動力帆防止對面破壞帆索,所以兩條戰列線維持了不到四節的速度,而利馬艦隊的后衛艦隊加速追擊時,也不過能到五節多一點,這也是其遲遲無法進入陣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