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戰室的桌子上,霍雷肖恩把已經知道的情況用模型標注出來,可以很生動的表現出現在利馬艦隊的情況,拉奧尼亞把艦隊分為待修船和在修船兩種,而六艘重炮艦是最受看重的,所有的在修船都擱淺在白島上威脅。
這是一座完全覆蓋了鹽巴的島嶼,內外遠近看上去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橫亙在欽博特灣的北面出口,也是西班牙人的重要防御地點,拉奧尼亞讓艦隊里的船只挨個擱淺在島嶼上維修,維修的沙灘與炮壘、陸戰隊駐扎點結合在一起,又處于海灣內里,從外海只能看到桅桿的頂端,而大部分的戰船卻并不布置在這里。
“我認為,拉奧尼亞現在的布置,是忌憚于帝國海軍的火箭彈。”霍雷肖恩說了一句話,就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包括趙龍城在內,遠征艦隊所有的軍官都恍然大悟了。
原因很簡單,所有人對火箭彈的射程、威力和缺點都有著非常詳細的了解,而西班牙人卻是在卡亞俄港第一次見識火箭彈,而且就立刻遭受重創,人們總會對新生事物有著更大的恐懼,所以,拉奧尼亞的布置更多的針對的是遠征艦隊的火箭彈,但實際上,遠征艦隊并未配備類似的武器。
為了避免再次遭遇火箭彈襲擊,拉奧尼亞在白天要求所有的待修船藏在欽博特灣的中央位置,不許下錨,不許靠岸,就地修整,這些船也是散開的,船頭朝著不同的方向,一旦遭遇火箭彈襲擊,就會立刻散開,欽博特灣如此寬大,除非上萬枚火箭彈齊射覆蓋,否則重炮艦不會受損。而類似的布置同樣也可以對付火攻船這類進攻港口的手段。
而在夜間,利馬艦隊就會集結起來,到海灣與海岬的肘腋之地落船錨過夜,這個位置位于欽博特海灣的西南角,之所以如此布置是因為這個地方的西面有兩座死火山,雖然高度不是很高,卻可以擋住來自外海方向的火箭彈和榴彈炮的射擊線,而在夜晚,聚集在一起的戰艦也可以更好的防備偷襲的火攻船等船只。
其實欽博特灣的南面隔著一片不到兩千米寬的沙灘還有一個大小類似的海灣,這片海灣出入口只有一個,按理說比欽博特灣更適合做基地,但卻有兩個問題,其一,沒有死火山這類遮擋物,其二,缺口太大,兩側布設岸炮難以攔阻通道。
假設遠征艦隊擁有火箭彈的話,可以進入南面的海灣,在夜晚打擊藏在西南角的利馬艦隊。可惜,不光遠征艦隊沒有火箭彈,就連利馬地區作戰的陸軍都基本用光了。而趙龍城不敢在這里耽誤太久,因為這附近也經常起霧,一旦利馬艦隊借助某次濃霧出港,就可以進入外海,逃之夭夭。
在搞清楚了利馬艦隊的意圖之后,負責指揮陸戰隊的上校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道“將軍,我們可以在夜晚潛入南面的薩曼科灣,在靠近死火山的南側登陸,如果敵人沒有發現,我們可以運輸一部分二十四磅長炮來自巡航艦,趁著夜晚炮擊他們的夜晚錨泊地。
當然,現在的西班牙人是驚弓之鳥,被發現的可能性很大,而我們就可以利用陸戰兵力的優勢,在欽博特灣的南北東三面構筑炮壘,這海灣雖然南北長超過十四公里,但東西寬不過六公里,以二十四磅炮構筑炮壘,就可以把西班牙人局促于海灣中央的狹小地點。
到時候,我們可以把輕便的小船拖拽上岸,從海灣內部做成火攻船進攻西班牙人錨泊地,這就是四面八方的攻擊,西班牙人肯定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