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參加國務會議的有兩種人,一種就是傳統的大貴族,但是從佩德羅二世當上國王之后開始,成立了顧問委員會,而這個委員會里不乏金融家和商人,這使得葡萄牙王國的商人在高層有了發言機會,在英格蘭、尼德蘭這些國家還算正常,而在葡萄牙這種傳統的封建王權國家,卻是開天辟地的頭一回,而造成這一切改變的原因,都與帝國有關。
在帝國崛起之后,如果說歐洲有哪個國家是最獲利的,毫無疑問那就是葡萄牙王國。
實際上葡萄牙王國與帝國的友好也充斥著各種的不情愿,帝國在海洋方面的崛起就是踏著一干老殖民地國的尸體走來的,其中尼德蘭與西班牙是最重要的苦主,而葡萄牙則選擇了與帝國妥協的道路。
早在四十年前,葡萄牙的若昂國王就確定了與帝國的合作,用澳門、帝汶、錫蘭等地的殖民地和葡萄牙里斯本對帝國開放,換取帝國對印度洋地區葡萄牙殖民地的保護和對葡萄牙的市場開放。
雖然一開始這些遭到了海外殖民地的反對,但是葡萄牙貴族和鄉紳很快發現,事情的發展并沒有那么多的壞。雖然因為中國商船可以直接進入本土,導致殖民地與本土之間的貿易利潤下降,但是東非與次大陸的殖民地與中國的貿易卻在快速崛起,利潤率不斷升高。而大量的東方商品,尤其是香料和絲織品進入了葡萄牙,也讓葡萄牙成為了歐洲最大的東方商品集散地。
大量的葡萄牙人從東西方貿易之中得利,而與此同時,中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的關系卻處于惡劣的狀態,里斯本幾乎就成為了東西方商品唯一交流的通道。
到了阿方索六世國王時期,帝國與葡萄牙的貿易出現了一些波折,主要是南非地區的開發,讓東西方貿易的船只運力飆升,在香料和絲織品等貨物利潤下降而帝國在環繞印度洋方向獲得了大量的熱帶和亞熱帶領地之后,大量的熱帶商品進入葡萄牙,蔗糖、煙草是主要商品,顯然,這是直接與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競爭的。
但是這種波折很快就消弭了,因為帝國在開普敦和南非兩省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兩地迅速崛起,直接促進了巴西殖民地棉花種植、伐木、礦產等產業的發展,雙方從相互競爭,變成了相互依存。
而自從二十多年前佩德羅國王登基之后,一切再次轉變,葡萄牙與帝國之間的貿易開始爆發式發展,主要是因為大西洋貿易蓬勃發展。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中,十七世紀已經誕生了后世著名的三角貿易,當然,這種貿易是在十八世紀達到頂峰。
滿載工業制品的船只從歐洲出發到非洲,換成奴隸運到美洲,然后再把奴隸變成棉花、蔗糖、煙草等工業原料返回歐洲,一次航行就有三次利潤。但是帝國崛起之后,尤其是南非地區大發展后,與葡萄牙之間的聯動貿易已經超越了三角貿易,這被后世命名為大西洋貿易或者螺旋貿易的貿易方式已經不只是一個三角了。
中國貿易船會從開普敦出發,裝載的是南非地區或者本土出產的紡織品、鐵制品等工業產品,橫渡大西洋抵達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出售之后換成烈酒、稻米、糖制品等消費品,然后運到非洲西海岸的葡萄牙殖民地,出售后換成黑奴,然后把黑奴運到加勒比海賣給西印度群島上的各國殖民者,再收購甘蔗、煙草、胭脂蟲等歐洲暢銷品,運到里斯本。
而返程則是從里斯本采購歐洲工業品,先運到西印度群島,換成烈酒等消費品送非洲換成奴隸,運到巴西換成棉花、木材再運到帝國南非地區。這種來回穿越大西洋的貿易一個來回可以產生八次利潤,已經遠遠超過了后世的三角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