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法哈多最后一句話卻是隱晦的向攝政委員們提了一個關鍵的建議,那就是可以選擇向中國求和。只不過法哈多不能提這個建議,以免被人誤會。而對于西班牙人來說,同樣是屈服,能向法國彎曲的膝蓋,自然也可以向中國彎曲。更幸運的是,向法國屈服只能保住本土,王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都會被法國人介入,別的不說,國王沒有后嗣,路易十四一直謀求讓自己的后嗣成為西班牙國王。
而中國人了,參考過往,他們對西班牙本土提出的肯定更多是經濟要求,至少不會控制西班牙。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是政治家們的基本能力。
葡萄牙內維斯。
這里正在舉行一種別開生面的比賽,主辦方是葡萄牙的國王佩德羅,而最重要的貴賓則是中國親王李君威,兩個人為比賽設立了高達一萬元帝國銀幣的獎勵,而比試的則是蒸汽抽水機。之所以選擇在內維斯舉辦,是因為這里是葡萄牙重要的礦區,出產的錫礦和銅礦是葡萄牙重要的礦業產品,高品質的礦石成為中國商人最喜歡采購的商品之一。
因為李明勛的緣故,自社團階段,帝國就開始投資蒸汽機,而第一臺實用性的蒸汽抽水機就誕生在四十年前,而在二十二年前,帝國擁有了第一臺蒸汽車歷史上第一臺蒸汽動力的載具就是汽車,之后漸漸發展出火車、船舶等動力。
帝國對蒸汽機一直維持著保密狀態,政府和情報部門管控著蒸汽機的使用,蒸汽機限令也一度以法律形勢確定,放在三年前,帝國還規定除卻南非地區外,大西洋上不許出現蒸汽動力,就連裝備了小型蒸汽機,用來收帆、吊運、起錨的帆船都不能出現在大西洋軍事船只除外,殖民地也不許采用蒸汽動力,自然蒸汽機也不許出口了。
可問題在于,這種一刀切的辦法根本無法阻止蒸汽機技術的擴散,要知道,即便是沒有李明勛這個穿越因素,在1698年,也會誕生出一種實用性的蒸汽提水機礦工之友。紐科門的常壓蒸汽機,也不過需要到1712年。而各類技術根本就沒有突破,帝國可以用十七世紀的技術制造出常壓蒸汽機,那么歐洲人也可以。
實際上,歐洲人做的更好更快,因為他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帝國可以控制蒸汽機的使用流向,讓歐洲人得不到蒸汽機,但卻無法阻止歐洲人接觸蒸汽機,而諸如蒸汽排水機這類機械更是比比皆是,歐洲人不需要技術突破,不需要設計,直接仿制就可以了。
因此,在帝國十五年的時候,就傳出了英國出現蒸汽提水機的跡象,而到了帝國二十五年的時候,蒸汽排水機在英國煤鐵礦區已經比比皆是,而帝國對蒸汽機限制出口,導致英國那些技術水平低,效率低的蒸汽機在歐洲大行其道。澹臺云風抵達歐洲之后,在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都見到了英國人制造的蒸汽機,主要是用于排水,設計上達到了帝國十年前的水平,制造上是二十年前水平,而效率上則是二十五年前的水平,但英國蒸汽機行業發展的很快,連帶著機械行業也發展起來。
澹臺云風認為,帝國的蒸汽機限令非但沒有阻止歐洲人掌握蒸汽機技術,反而促進了英國蒸汽機的大發展,因為英國獲得了更廣闊的市場。
而在最近十年來,帝國認為,在陸地方向帝國最大的敵人是俄國,而海洋上最大的敵人是英國,打壓英國是帝國一向的歐陸戰略,因此澹臺云風向申京報告,應該有限度的解除蒸汽機限令。
最終帝國對蒸汽機在內的先進技術制定了新的保護法,首先要求歐洲各國尊重帝國在新技術上的專利權,當然這是一廂情愿的扯淡,等中國蒸汽機出售之后,各國都進行仿制,沒有任何人和國家給專利,這個專利法僅僅是讓這些外國蒸汽機不能進入帝國市場罷了。
而最關鍵的調整則是歐洲標準原則,既然英國人突破了蒸汽排水機技術,那么帝國就應該向全世界類似技術水準的蒸汽機,因為帝國在鋼鐵冶煉、機械加工方面的優勢,帝國的蒸汽機往往更輕便小巧,動力更強,耗煤更少,甚至價格也低。完全可以用技術優勢把英國蒸汽機從歐洲市場排擠出去。
因為帝國蒸汽機水平遠超歐洲,原則上,歐洲人突破什么技術,帝國傾銷什么技術等級的蒸汽機,以此打壓歐洲競爭者的市場。這個原則最終導致英國等國家最終要靠貿易壁壘的形勢才能為本國低效率低技術的蒸汽機市場,維持更新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