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艦的防御由此得到了證明,但鐵甲艦的問題也很嚴重,那就是炮少,這是不可避免的,用了鐵甲重心就高,別說三層火炮甲板,就是兩層都不行,以后二十年,除了法國在地中海艦隊用兩層火炮甲板的鐵甲艦,其余都是單層火炮甲板。
但火炮少并不意味著火力弱,正是為了展示火力,齊昌杰讓聯合船廠改造了獵豹號,把三十二磅短重炮變成了九十磅酒瓶炮。
而為了避免海軍干擾,獵豹號上所有裝備與海軍都無關,就連三十二磅炮都是海岸警備隊湊出來的,而九十磅酒瓶炮則是陸軍軍械局的產品,這是因為裕王西征獲得了黑海周邊的土地,讓岸防火炮再次熱了起來,西津岸防屬于陸軍,而陸軍則需要一種射程遠,大威力的火炮,既然可以發生開花彈,也可以發射實心炮彈。
2143421437322960921543235673582832593321199711098974611010111632214342143712290
后世一些人認為鐵甲艦的發明與錫諾普海戰中,俄羅斯海軍用開花彈虐殺奧斯曼艦隊有直接關系,而開花彈在當時影響力如何如何,實際這是錯誤的,開花彈其實運用很早,俄羅斯人用的好不是他們技術和戰術多高明,純粹是因為有莽夫的無畏,同時期的英國法國戰艦上也用開花彈,只不過不會用于海戰。
開花彈的問題很多,首要問題就是引信。開花彈的引信是就是個木管,里面是火藥,用發射藥產出的炮火點燃,發射出去,這在帝國陸軍之中已經相當普遍,后來就連野戰炮都用上了。這種引信可以用切割的方式設定時間,但很不準確。在潮濕的海上,引信很容易出問題。而開花彈要撞破船殼才能起爆,而撞擊更是會讓引信出問題。
而開花彈的威力也很是問題,首先,開花彈必須要用大口徑的炮彈,因為裝的是黑火藥,彈體又是鐵鑄造的,弄不薄,要是火藥少了,可能都炸不開,所以開花彈至少是十二磅起步,這是陸軍標準,海軍一般都用三十二磅以上的開花彈。
而開花彈只有在船體內部爆炸才能發揮大作用,問題是開花彈穿甲能力也不俗,九十磅炮的開花彈有六十磅之重,如果靠的近了,開花彈會穿兩層船舷到另一側爆炸,距離遠了,可能一層都穿不了,在船舷外爆炸根本沒有意義。攫欝攫
一開始,海軍采用定時引信,即圓盤引信,海軍用棉、麻纖維、紙等一層層的把火藥包起來,最后一層是金屬皮,上面按照燃燒速度設立五個點,每個點代表一秒,最遲五秒。但問題是海戰都是動對動,距離根本不是由自己決定的。很難控制在只擊穿一層船舷的距離上,錫諾普海戰之中,俄羅斯人炸了兩個多小時才成功,而兩個小時就實心炮彈也足夠覆滅敵軍了,價格還便宜。
而開花彈準確度很差,里面裝的是火藥,并不穩固,還有注藥口子,鐵殼子也不均勻,導致開花彈實際就是一個偏心球,三十二磅的開花彈比兩百磅的炮彈阻力還大,而且還打不遠。
開花彈真正發揮威力還是到了擁有觸發引信的線膛炮發明之后,可到那個時候,大家都有鐵甲,采用開花彈依舊是誰也奈何不了誰,只能用實心穿甲炮彈,而即便是觸發引信一開始也很不穩定,所以在原本歷史上,會把引信里裝滿沙子,把原來帶有爆炸能力的炮彈當穿甲彈用,這也是大清海軍炮彈里填沙子的由來。
所以說,帝國海軍堅持線膛炮的觸發引信的路線是正確的,雖然因為海軍改革導致酒瓶炮一度盛行,但最終還是回到了這條路線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