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一百米”最后一次通報的聲音響徹鐵壁號的火炮甲板。
張伯謙放下茶杯,高聲命令“弟兄們,干活了,先給英國佬一步到胃,再糊他們一臉,最后中心開花,做好自己的事,剩下的交給老天爺吧”
隨著張伯謙一聲令下,鐵壁號甲板上的士兵全都忙活起來,各個炮位全都開始裝填,而各有一人推著小車到了熔鐵爐子旁,小車上各有三枚空心炮彈,那是用來做鐵西瓜炮彈的,隨著熔爐被打開,滾燙的橘色鐵水灌入了這些空心炮彈之中,然后被拉到了炮位上。
六個炮位都在進行裝填,這些主炮用的九十磅的酒瓶炮,僅僅是標準狀態下的發射藥就有十三磅之多,而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用兩倍發射藥。雖然這種火炮只有三點三米長,但重磅發射藥會導致巨大的后座力,一開始為了抵消這種后坐力,海軍直接取消了炮車的后面兩個輪子,讓其直接與甲板摩擦。
但這也意味著這類火炮的射角調整就很困難,特別是其帝國第一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體重。而鐵壁號的船首火炮,是更重的酒瓶炮,使用二十磅發射藥,發射一百六十六磅的實心炮彈,而這種酒瓶炮的重量高達十四噸,必然要用更大的后座空間。為了這門船首炮,海軍將其設計成了架退式火炮。
火炮的炮管和炮架被安置在一個后高前低的滑軌上,通過后座時的重心提高,用自身重量抵消后坐力。而底座滑軌則與火炮甲板上的軌道連接,這樣可以調整左右射角。海軍發現這種架退式的炮架非常好用,索性連九十磅酒瓶炮也用了。
但是新的問題也出現了,架退式炮架讓炮口距離地面太高了,在最低點的時候,炮口就要鉆出炮門,無法裝填,只能在最高點裝填。九十磅炮的實心炮彈九十磅,開花彈六十到七十二磅。實心炮彈就相當于一個半大孩子的重量,考慮到就是實心球,兩個炮手很難在如此高度裝填到位。
因此在裝填上又設計了新的滑軌,這種滑軌被固定在火炮甲板的頂端,有一根鐵鏈垂下,而所有的炮彈都有凹陷的掛環,通過掛鉤掛住承擔主要力量,炮手只需要瞄準裝填就可以了。
炮手首先用滑輪組從彈藥庫里吊運上來發射藥,除了實心炮彈和霰彈之外,但凡有火藥的彈藥和發射藥都必須安置在下層甲板的火藥庫中。在清理的炮膛之后,火藥最先被裝填到位,然后塞進去一枚九十磅重的實心炮彈。
而在酒瓶炮一邊的小車上,各自有四個已經灌裝好的鐵西瓜炮彈安置在凹槽之中,這就是酒瓶炮的發射順序,第一發實心炮彈,然后是四發鐵西瓜炮彈。這樣安排的原因在于,鐵西瓜炮彈與陸軍用火燒紅的燒融彈類似,不能裝填到炮膛之中備發,那樣會對炮管造成傷害,而且很不安全。假如鐵壁號機動到位再裝填,還不如裝填一發實心炮彈處于待發裝填,這樣可以多打一輪。
而實際上,按照事前槍炮長張伯謙與蘇靖、艦長等人商議好的炮擊戰術,鐵壁號不會與不列顛尼亞號糾纏,而是直接貼近到五十米距離開火,因此第一輪射擊,張伯謙直接命令各炮長裝填雙份發射藥和兩枚實心彈。
靠的越近,不列顛尼亞號上的火炮打的越準,這艘英國旗艦上的船員都是百戰之士,什么情況都見識過,唯獨沒有見識過火炮全都無法擊穿的情況,不僅他們,上到喬治魯克都未曾想到這一點,所有的軍官都無法理解,這讓不列顛尼亞上的炮手越發的歇斯底里,只能以更快的速度發射。
而在鐵壁號的火炮甲板上,沉悶的聲音越發的密集,偶爾摻雜著脆響的崩裂聲,而這是鐵甲艦上士兵最害怕的聲音。雖然敵軍火炮無法擊穿裝甲,但密集的炮擊會讓螺栓固定的裝甲松動崩壞,沒有了表層一百毫米厚的鍛鐵裝甲,僅憑四百多毫米厚的柚木與里層二十毫米厚的裝甲是無法防御敵人炮彈的。
蘇靖在火炮甲板上看到炮手們面面相覷,撕開身上的衣服,露出了身上的傷疤,罵道“你們怕什么,老子在巡航艦和戰列艦上這么多年,哪次打仗炮彈不是在眼前飛,怎么,裝甲越厚你們越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