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威選擇理查德克倫威爾擔任帝國北美殖民地的總督是有原因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快在北美站穩腳跟。
英國人殖民地北美洲已經有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英國北美殖民地實際是分了北、中、南三塊地盤,新英格蘭屬于北部殖民地,紐約州、賓夕法尼亞等幾塊殖民地是中部殖民地,以弗吉尼亞為代表的則是南部殖民地。三塊殖民地的政治生態與經濟模式也完全不同。
新英格蘭殖民地是所有殖民地之中工業、手工業作為發達的,同樣也是人口最多的地方。這塊殖民地有兩大支柱產業,其一是毛皮貿易,其二是造船工業。但是最近幾年,隨著與周圍美洲原住民關系的逐漸惡化,新英格蘭殖民地的毛皮貿易已經漸漸勢微,而造船工業卻迅速發展起來。
造船業的發展,是因為北美地區尚未開發的森林之中有大量質地優良的木材,但動力則是來源于對外貿易和鱈魚捕撈作業。因為宗教傳統,歐洲人在一年之中有一百多天是不允許吃肉的,但是鱈魚并不在限制之內,而且鱈魚腌制、晾曬之后很適合長期儲存,且熱量高,成為了西歐主要的肉食來援之一,而在新英格蘭東北部就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紐芬蘭漁場,而核心地帶就是捕捉鱈魚的鱈魚角,甚至傳言,人可以踩著鱈魚的背部,從船上走到岸邊。
造船業是需要多種門類配合的工業,因此伐木、冶煉、鍛造也隨之發展起來,以波士頓為中心,形成了北美殖民地唯一的工業中心。這是就是李君威要拿下波士頓所在馬薩諸塞州的原因,帝國海軍和陸地力量在北美駐扎,需要這些手工業者維修、加工服務。但是,新英格蘭地區也有一個缺憾,就是氣候寒冷且土地貧瘠,各殖民地的糧食僅僅可以滿足自己所需,因此,李君威要了第二塊殖民地,康涅狄格州,這個州的核心地帶,康涅狄格河谷是新英格蘭地區唯一出產商品糧的地方。
工業和農業結合,遠征軍就可以借此站穩腳跟,但關鍵的問題在于,新英格蘭地區是清教徒的地盤。而這些人統治起來相當的麻煩。
清教徒是英國國教之中要求清理天主教殘余的改革派,他們信仰加爾文主義,認為圣經是唯一且最高的權威,任何教會與個人不能成為解釋者和維護者,顯然他們的這種主義很不適合以宗教為統治工具的封建王權,還有那些教會人士,因此清教徒在英國本土不被認可,為了躲避宗教迫害,清教徒大批量移民北美。與其他地區的移民不同,清教徒往往以家庭、村社為單位移民,來到北美的不僅是契約奴、貧寒水手農民,還有工匠、律師、詩人等階層,這也是新英格蘭發展最好的內在動力。
雖然是遭遇迫害而遷移,但是清教徒卻同樣對美洲原住民迫害,在他們的理論里,上帝有意讓清教徒接管印第安人的土地,以此作為對清教徒忠誠、勤勉的獎勵。顯然這是非常無恥的理論,甚至康涅狄格州的開拓者們在一次大會上進行投票。決定了三個原則,其一,美洲土地屬于上帝。其二,土地應該分配給圣人。其三,清教徒都是圣人。以此形成了搶奪美洲原住民土地的邏輯。
清教徒們有著嚴苛的宗教習慣,甚至還有宗教法庭審理迫害其他宗教信仰者,而且本地還擁有暴力傳統,殖民地的人動不動就會抗稅。顯然,人生地不熟的遠征軍無法在短時間內統治這幫家伙,一味的用強只會讓站穩腳跟這個初衷失敗,因此,李君威選擇理查德克倫威爾作為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