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戰爭融資這一方面,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天然的就處于弱勢地位,早在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威廉三世就與倫敦的英國議會一起,成立了英格蘭銀行這家國家銀行,以此為基礎,以國家信用發行國債,為戰爭進行融資的同時,把以往所欠的貸款,從短期改為了長期,讓英國在戰爭之中獲得了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寬裕的資金空間,不僅支持了海陸軍的擴充,甚至有多余的財力為其他參戰國軍費,賄賂諸如丹麥國王之類的騎墻派。
而法國作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路易十四一開始對此嗤之以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法國財政也逐漸承受不住,路易十四也仿照英國,成立了法蘭西銀行,但是所得的融資卻乏善可陳,根本無法與英國那高達兩千萬英鎊級別相提并論。原因很簡單,法國,或者說法國國王的信譽并不好,路易十四不止一次的說過,朕即國家。那么法蘭西銀行就是路易十四的銀行,路易十四經常欠債不還,那法蘭西銀行就不會嗎
事實上,在國家信用這個層面,原本的歷史時空之中,只有英國和美國兩個國家是沒有違約的,其他國家都有過違約記錄。
因此,無論是成立銀行吸收存款、發行國債或者向其他銀行、個人借債,法國都不如英國,少量獲得的資金,也需要付出超過兩倍的利息。特別是進入帝國二十九年之后,路易十四為了籌措資金,已經開始向貴族們有尊嚴的借款,至于賣官鬻爵、拿海軍軍費給陸軍用這種老手段,更是用的更多了。
戰爭打的就是錢,一旦法國在軍費方面中斷,那就意味著失敗。所以路易十四迫切的想要和帝國結盟,因為按照帝國的金融法案,處于戰爭狀態下的國家,只有帝國的盟國才有資格在帝國境內進行融資,當然主要是發行國債的方式。
法國凡爾賽宮。
戰爭部長盧瓦來到了國王的臥室,國王正與一群貴婦欣賞一件來自中國的藝術品,盧瓦選擇站在一邊,靜心聽著國王的長篇大論,每當國王的眼睛落在他身上的時候,他不僅不會表現出焦急,還會擺出一副受教于國王的介紹,沉醉于藝術的高雅這類表情,這是多年的習慣,盧瓦已經習以為常了。
當午餐的鐘聲響起,路易十四才結束了他的演講,宣布與他最真誠的朋友盧瓦共進午餐。
“你帶來的是好消息嗎,親愛的盧瓦”路易十四問道。
盧瓦的馬屁信手拈來,說道“我帶來了好幾個消息,有好消息也有不好的消息,但對我來說,難以承受的壞消息,或許在心胸比海洋還要寬闊的您那里,就是好消息呢。”
路易十四示意他說出那些消息,盧瓦說道“中國親王重新回到了里斯本,他遠征北美的旅途結束了,據說他為他的國家爭取到了兩塊殖民地,其中包括波士頓。而對于您的不計前嫌,中國親王也表現出了合作的意愿。”
“是嗎,我就知道,那個可愛的年輕人肯定會同意的。”路易十四歡快的說道。
盧瓦繼續說道“可是他拒絕會見您派去的歐派爾侯爵,要求您重新派遣新的使者,而且點名要圖爾維爾伯爵。”
“可是伯爵正在準備遠征英國的事宜。”路易十四皺眉說道。
盧瓦說“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中國親王答應合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對付英國,假設圖爾維爾伯爵遠征英國,如果成功,我們就失去了和中國親王合作的基礎,如果失敗了,就意味著中國親王要投入更多,還要等待更多的時間,他也不會繼續合作。”
如果在平時,路易十四肯定大加嘲弄一番,但現在,想要在戰爭中取得進展,就必須與中國合作,至少要得到進行下一場戰爭的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