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帝國在熱那亞、威尼斯、尼德蘭等國進行金融融資,其利率也最高也不會超過百分之四,而奧地利因為戰爭欠了太多的錢,就算是以百分之八的高利率,現在也借不到錢了,李君威的金融顧問和帝國申京的財政官員都已經達成了一致,絕對不能再以帝國政府擔保的形式為奧地利籌措資金。沒有錢的國家,能有多大的能量呢
奧地利原本已經準備和奧斯曼結束戰爭,雙方的和談早就開啟了,再一次掀起大規模的戰爭,最大原因是俄國南下參戰,而且是帝國方面支持的俄國南下。在哈布斯堡王朝看來,俄國全力南征,帝國再撤奧斯曼的梯子,可能會導致俄國一家獨大,因此只能加大投入,以達到與俄國平分秋色的目的。
波蘭對新一輪的戰爭也是意興闌珊,其參戰規模不大,軍隊不超過兩萬,參戰的目的僅僅是兩個強鄰參戰,自己也不能落后而已,更大的隱患在于,波蘭國王索別斯基的病情惡化,已經無法上戰場,除了這位維也納之戰的英雄,波蘭國內找不到第二個軍事統帥可以控制全軍了。
俄國確實投入了幾乎全部的力量,但俄國是一個臃腫落后的國家,彼得在帝國境內秘密生活數年,思想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沒有把這些思想轉化為國力,甚至其對軍隊的控制力也是不足,在趙銘道的理解里,與其說這是開疆拓土,不如說是彼得這個雄才大略的家伙利用戰爭來增加自己作為沙皇的權威。
威尼斯在希臘搞出來的獨立風潮確實不小,但是威尼斯與奧地利的關系本就是矛盾重重,而且這個國家很好拉攏收買,對奧斯曼的敵對并不是那么的絕對。
葡萄牙、熱那亞進攻馬格里布等奧斯曼勢力范圍的行動是受到帝國控制的,埃及地區的暴亂也處于可控狀態。
而奧斯曼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弱小,奧斯曼是第一批接觸帝國先進軍事思想和技術的國家,在當年維也納之戰后,科普魯律家族領導下的奧斯曼一直致力于軍事改革,尤其是法佐,用軍隊控制國家是他的主要戰略,現在的奧斯曼,禁衛軍搖搖欲墜,科普魯律家族和其控制的奧斯曼陸軍才是這個國家的主導力量。
可以說,陸軍才是法佐的根本,也因為這個,奧斯曼擁有十萬的陸軍,這些陸軍相對于他的對手堪稱精銳。
“在我看來,與其說奧斯曼遭遇危機,不如說法佐的統治受到了威脅。因為外部局勢的惡化,內部的潛在敵人已經提出威脅,尤其是科普魯律家族的內部。法佐迫切的需要帝國支持。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或許就是奧斯曼帝國的財政危機了。”趙銘德認真做出了總結。
聽了趙銘德對局勢的分析,李君威心里有了準備,于是在晚餐的時候,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條件。
支持法佐的辦法很簡單,李君威決定以帝國親王,海外事務全權代表的名義公開訪問伊斯坦布爾,如此態度,就足以支持帝國對法佐的認可。維護其對國內的統治,至于奧斯曼遭遇的財政危機,李君威也提出了兩個解決辦法。
一個就是帝國繼續予以支持,只不過奧斯曼方面也很難再拿出什么像樣的抵押,所以帝國擔保的低利息貸款數目并不能滿足其要求。于是李君威順勢提出第二個辦法,對威尼斯共和國進行外交游說,讓威尼斯與奧斯曼率先停戰,讓奧斯曼得到威尼斯資本的幫助。
而這一點,出了帝國做出外交努力外,還是得奧斯曼帝國在蘇伊士問題上讓步。
帝國提出的要求包括,帝國獲得蘇伊士運河的經營權,擁有運河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雙方直接確立股權,防止以后再在這個問題上出招互懟。
第二個要求則是奧斯曼隔離蘇伊士運河與埃及,把蘇伊士運河和東面的西奈半島從奧斯曼埃及行省之中分割出來,成立一個單獨的蘇伊士行省,這樣蘇伊士運河就向奧斯曼中央政府直接負責,以免埃及總督再搞什么幺蛾子,由此也可以開通蘇伊士陸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