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君華毫不客氣的說道“只有當孩子們成年,展現出足夠的能力時候,我才會做出選擇,他的名字才會出現在這份圣旨上。而孩子們沒成年之前,這份圣旨就是這樣。”
“可父皇年邁了呀。”容妃說。
李君華笑了笑,點了點圣旨“那么這個人就會換成老三君威。”
“可是。”
“如果老三也不在了,這個人就會是誠王君弘、成王兄李海。”李君華不等容妃說完,又列舉了兩個名字,想來他的腦袋里還有幾個名字。
“那您今天說的這些,裕王知道嗎,這些人知道嗎”容妃問。
李君華搖搖頭“他們都不知道,尤其不能讓老三知道。其實老三還是心心念念的想要讓昭稷成為太子,正因如此,他才迫切的在昭稷這么小的時候,把他帶離你的身邊。他擔心,再長大幾年,就擰不過來了。你是第三個知道這個規劃的人。”
“第二個人是誰,父皇”容妃問。
李君華搖搖頭,容妃又問“母后”
李君華依舊搖搖頭,他直接說道“是皇后,而且皇后那里還保存著我的親筆所書的一份圣旨。”
容妃聞言,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李君華說道“今日跟你說這么些,就是想告訴你,對老三好一些,別總是疑神疑鬼的。我知道你一門心思的想讓昭稷成為太子,相信我,老三和你的心思是一樣的。我亦是如此,只不過區別在于,你認為那個位置就屬于昭稷,而我和老三都想把他培養成合格的儲君。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把昭稷教育成合格的儲君,但我知道,皇宮肯定不是良好的教育場所。在父親不參與下一代教育的情況下,我很確定的認為,老三是比你我都合適的人選。他對我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太子之位這件事上。
我甚至可以這么跟你說,假如有一天,老三親口跟我說,昭稷是合格的儲君,那我會毫不猶豫的立他為太子,甚至于直接禪位于他。”
“您就在這么信任他”容妃依舊難以置信。
李君華說“這種信任并非只是因為兄弟之情,實際上,從我當上皇帝之后,我也很多次的懷疑、試探,但結果都是打自己的臉。我厭倦了這種懷疑,也已經后悔。既然事實已經無數次的打了我的臉,那就不需要再打一次了。而如果你擔心昭稷無法獲得太子之位,想要再為他做些什么,那很簡單,你我再努努力,再生的兒子,兩個兒子成功的幾率總比一個高,不是嗎”
曾幾何時,李君華也非常想多子多福,兒子多了,選擇也就多,可是在他把裕王子嗣一樣列為繼承人之選后,這種想法也就淡了很多。但是他不拒絕多幾個兒子,其實他也有一個野望,一個兒子繼承自己的皇位,一個兒子去老三那里繼承父親的理想。
“皇上,如果父皇知道您的這些想法,會如何呢”容妃知道,對皇帝影響最大的,還是那位早已不問政務的太上皇。
李君華道“如果父皇知道了,他肯定會罵我,然后要求我把公主們也列為考察對象。那樣只會讓局勢更為復雜,想必你也不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