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這次和那次不同,是打人的人不對。”
“就是,李三哥我們都認識,人不錯,說話也和氣,是那個叫福壽的挑事。”
澹臺云風聽到這個名字,問道“那個福壽是個滿洲人,對吧。”
“這可不知道,不過他一開始就是沖著李三哥打。”
“李三哥演的角色叫多鐸,對吧。”澹臺云風又問。
“您也看過這戲”
澹臺云風點頭“這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申京時看過。你們或許不知道,這戲和當今皇太后有些淵源,其中部分曲詞,還是皇太后參與的。”
“還有這種事啊。”幾個攤主都稱贊澹臺云風博學多才。
“那大紅蓋頭是貴國皇太后的作品嗎”萊布尼茨放下筷子,跟在了澹臺云風的后面,認真問道,澹臺云風說“只是參與了部分罷了。”
“那有機會,我可要好好看看,可惜啊,劇院封了,不然今天就能看到了。”萊布尼茨有些遺憾。
澹臺云風卻笑了“哈哈,你不必如此,這是傳統曲目,之所以在劇院演出,是因為那個戲曲團來自西津,是有名的團隊,而這種廣為流傳的曲目,很多小戲園子里也有演。我著人問問,看看休達還有沒有。”
很快,澹臺云風的秘書就送來消息,在碼頭區有個茶棚子里有人演。
二人這次直接換了裝束,扮成普通商人去了碼頭區。
說是茶棚,其實是一個大院子,里面可以喝茶歇腳,也有舞臺,有些時候,會有官方邀請或者義演,大部分時間,卻都是碼頭工人,小商人在舞臺上唱叉曲,算是個人表演,不收費的。
臨近新年,休達地方政府邀請了一些曲藝團來表演。二人到的時候,舞臺上正開始,這種民間的藝術團體,無論是道具還是唱功都差了很多,其中不少演員更是用的方言,讓萊布尼茨聽不懂唱的究竟是什么,看了一遍,他只是明白個大概,聽澹臺云風講解,他才知道了故事梗概。
這個故事發生在前明淪陷時代,其實就是滿清多鐸率軍進攻江南,而戲曲的主角是個十四歲的少女,名叫喜兒,是揚州一個商人家的寶貝閨女,結果除了她本人,一家老少都被清軍殺死,喜兒被搶入了軍營,因為長的漂亮,和一群姑娘被送到北京,多鐸回師的時候,把這些搜羅來的漂亮江南女子分送給了滿清宗室,大大小小的宗王貴族,多的分到三四個,少的分到一兩個,喜兒被送給肅親王豪格。
而豪格當時在西南作戰,回來就被處置了,喜兒也就沒成侍妾而是成了丫鬟,與豪格的福晉們一起被多爾袞兄弟瓜分了。
喜兒當了奴婢,與一個包衣奴交好,二人私定終身,只有就是感人的愛情故事,二人的日子沒有什么好兒,受盡了欺凌,一直到北京被帝國解放,二人才真正的走到的一起。
這本事一個揭露滿清貴族奴役百姓,百姓為帝國解放的故事,同時里面充斥著人文主義的色彩和至死不渝的愛情。這個故事本質上是編造出來的,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喜兒和她的愛郎,誰也不知道,但故事的背景卻是歷史事實。
而那個打架的福壽則是來自西津,是滿清愛新覺羅岳樂家的一支,岳樂在帝國光復戰爭中投效了帝國,而且這人還收羅了不少愛新覺羅的后裔,長年在關外生活,這次外藩改制之后,所有的滿洲人都得到了解放,一切的限制都被取消了,福壽就來到了西津,出海從事貿易的時候,來到了休達,他也是第一次看這出戲曲,看到愛新覺羅被作為惡人角色,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