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自然不僅僅是李君威一個人決定的,自從去年卡洛斯二世死后,帝國一直通過各種渠道注意著歐洲局勢的發展。一開始,法國與大同盟是均勢的,但是隨著英國第二次光榮革命,戰略的天平漸漸向著大同盟一方傾斜,而法國的實力著實讓人失望,再加上現在西班牙殖民地互保,李君威已經判斷,這一次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就注定以法國失去獨霸地位的方式結束。
以往帝國不選邊站,是因為雙方勢均力敵,不好說誰能贏,過早站隊存在站錯隊的可能,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法國一方不可能大勝,那么為了維持歐陸均勢,防止奧地利獨霸歐洲,最佳的辦法就是支持腓力為西班牙國王,只要法、西不合并即可。
“可是,安東尼奧先生對我的行為有些似乎有些不滿。”卡爾洛說出了第二個疑慮。
李素看著卡爾洛的眼睛“卡爾洛先生,我希望你能明白,你不是安東尼奧的屬下,殖民地紳士委員會也不是安東尼奧的組織。帝國不會支持安東尼奧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的領袖。也不希望看到安東尼奧整合殖民地紳士委員會,你,卡爾洛先生,不僅要在古巴擁有實權,更要在殖民地紳士委員會中有一席之地。
帝國支持你,將來腓力五世也會支持你。”
“紳士委員會可是您一手創辦的。”
李素說“這也不意味著紳士們的利益與帝國完全相同。”
西班牙殖民地鄉紳的利益與帝國的利益大體上是相同的,帝國希望在本地擁有經濟和政治上的權益,而殖民地鄉紳需要帝國這個途徑發展經濟,增強在地方的勢力。
殖民地紳士們已經感覺到,正是帝國的到來,讓西班牙大貴族不能肆無忌憚的壓榨眾人,也讓新大陸的貨物可以銷往全球而非只是西班牙一處。
但問題在于,在一些事情上,殖民地紳士與帝國也是有沖突的,而且這種沖突只會越來越多。
在美洲戰爭結束之后,帝國打破了西班牙對自己殖民地的壟斷,大規模打擊走私和海盜行為,事實上造就了帝國與西班牙對殖民地的雙重壟斷,西班牙人管政治,中國人管經濟,似乎無懈可擊。
但問題就在于,有些東西是西班牙和中國兩家加起來都不能滿足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黑奴貿易。
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區,黑奴問題還不突出,畢竟當地還有很多印第安人,可是在加勒比海地區,高速發展的煙草、蔗糖、棉花等種植園經濟是需要大量黑奴的。
1600年的時候,美洲每年只需要五千個黑奴就能滿足需求,美洲戰爭之前,這個數字是兩萬五千個,在美洲戰爭結束后的今天,僅僅加勒比海地區就每年就至少需要四萬個黑奴才能滿足快速擴張的種植園經濟,可實際上,在去年,進入西班牙殖民地的黑奴數量不超過三萬四千個。
要知道,帝國除了非洲開發公司,所有的個人和組織都已經不允許買賣黑奴了,而非洲開發公司本身在非洲就有大量種植園,而且其殖民地主要在非洲大陸東部,美洲需要的黑奴卻主要來自非洲西海岸。
幾內亞灣周邊是帝國給歐洲各國留的殖民地自留地,帝國方面只有非洲開發公司參與競爭,實際上歐洲很多國家在當地都有殖民地,黑奴也是西非的主要商品,可僅僅是西班牙與非洲開發公司,滿足不了美洲殖民地所需。
因此在帝國三十五年的時候,西班牙的殖民地鄉紳就通過印地院要求荷蘭和法國船只可以進入哈瓦那港。
在十七世紀,荷蘭人黑奴貿易的主要參與者,其本身在西印度群島有殖民地,又向葡萄牙合法出口,也向美洲走私。而法國對中國進行貿易限制,法國船只到港,可以讓新大陸商品打開法國這個兩千萬人的巨大市場。
市場決定了一味的阻攔是沒用的,因此,西班牙與帝國商議后,決定開放哈瓦那、卡塔赫納兩個港口給荷蘭和法國,對其帶來的黑奴完全免稅,加征其他商品,尤其是與中國商品競爭的產品關稅。
那一次僅僅是開始,之后西班牙殖民地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李素在巴拿馬組織殖民地紳士委員會,本意是讓他們聯合起來對西班牙本土要價的,結果這群西班牙人聯合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帝國提出各種要求。
安東尼奧正是靠著有膽子直面李素,成為了委員會的第一任委員長。
在李素看來,帝國可以接受合理的要求,畢竟殖民地發展的越好,對帝國商品的需求量越大,別的不說,墨西哥地區的黑奴也多,棉花產量就越大,棉布的消費量也就越大,就能更好的扮演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