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帝國廢奴,這種辦法就不能用了。但是海外領地的領土化問題依舊很尖銳,駿府團就來自最為尖銳的地區,兩年前剛剛建立行省的瀛洲行省,也就是馬拉加斯加島。
瀛洲行省是與南非行省一起開發的,但大部分時候是非洲開發公司的勢力范圍,但又不是公司殖民地。
這就導致了瀛洲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人口一直也上不去。瀛洲以熱帶氣候為主,天生就不是帝國移民的首選。
而多雨的氣候造成了土地種植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產量不高。且南非地區擁有廣袤的土地,在開普敦與南非兩個行省之后,又因為金礦、鉆石開發建立了內陸省。
而瀛洲唯一有優勢的就是熱帶作物種植,甘蔗、煙草、棉花、劍麻、咖啡,只要是熱帶亞熱帶出產的經濟作物,瀛洲都可以出產,但問題就在于,這些商品的成本是完全無法和巴西、東非這些實行大種植園奴隸制的相比的。
相比來說,南洋各行省的熱帶作物種植還有帝國關稅保護,瀛洲雖有關稅保護,但運輸成本卻無法用關稅彌補。
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瀛洲地區唯一的優勢就是人。當地的土著主要是以南島語系的馬來人為主,其次是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移民,最后是少量黑人和黑人與這些人種的混血。
南非地區雖然在帝國支持下進行了長期的有組織移民,但男多女少的局面一直沒有完全改變,早期移民娶的都是買入的阿拉伯、波斯女奴,到了民族解放戰爭那幾年,大量移民涌入,靠買婚已經解決不了,南非地區的班圖黑人與國民差異過大,移民最終發現了瀛洲的土著,尤其是居住在內陸高原地區的各種黃種人部落族裔。
在帝國二十年的南非地區人口調查中,發現南非國民中,百分之四十是瀛洲土著及其后裔,特別是這些后裔,長相與西南少數族裔差不多,兩三代混血后的人已經和海內百姓沒有多大區別,只是膚色稍深,略顯紅。
這直接促成的結果是,帝國直接全面承認這些人為國族,甚至沒有單獨列一個民族給他們,因為這些族裔已經完全融入帝國社會,無論膚色相貌還是信仰,統統都沒有隔閡,略顯不同的就是飲食習慣,但也不過促成了南非地區特色美食的形成。
但因為這個原因,瀛洲是人口流出的,其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還是來自于非洲開發公司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
非洲開發公司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早期和海外行省一樣,大規模移民,在最高峰的時候,非洲開發公司轄地有四十多萬國民團體,以此產生的混血更是難以計數,那個時候國族在非洲進行貿易,開發土地種植經濟作物,但是在最近二十年局勢大變,公司對貿易的壟斷越來越強,而且農業也逐漸走向了以大種植園奴隸制為主。
這種經濟作物種植園直接導致了大量國族自耕農破產,因為自耕農無論如何是無法和奴隸種植園比成本的,無論種植什么作物,都只能自給自足,拿到市場上,都賣不出去,而且隨著混血兒在非洲殖民地取得一定社會地位,進一步擠占了國族的經濟地位。
因此,大量的國族土地被奴隸種植園兼并,而殖民地又沒有工業,城市也不了多少工作,所以大規模人口向瀛洲遷移,也就是這個時候,帝國做出開發瀛洲的戰略,帝國支持南非地區在瀛洲開發棉花種植園,在瀛洲設立農機所,大規模使用蒸汽動力的農業機械,比如蒸汽拖拉機,以技術降低成本。
而來自內陸的土著也降低了人工成本,棉花產業發展很快,成為了瀛洲的支柱產業。
可瀛洲仍然有很多不被接受的黑人和混血部落,這些族裔在八萬人左右,在廢奴之后,如何處置這些人就是海外事務部的頭等問題,在錫蘭、爪哇等地,帝國直接給當地土著獨立建國的機會,主要是人口太多實在是處理不了。
但在瀛洲、馬斯喀特等地,海外事務部制定了一個更好的辦法,讓這些土著男人去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