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凡爾賽宮廷死氣沉沉,菲利普的去世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戰場上的失利。原本以為,腓力成為了西班牙國王可以給法國帶來很多幫助,但現在看來,遠比預想的少,這個國家的軍備已經荒廢到了難以接受的地步,甚至拿不出一支可以上戰場的陸軍,至于海軍,更是破爛不堪。
所有的財政都投入到了重整軍備中去,暫時給不了法國幫助。
而法隊在三個戰場節節失利,向北進攻荷蘭,被荷蘭與英國聯軍擋住,又是像上次一樣,慘烈的要塞攻防戰。在意大利戰場,歐根親王的軍隊越打越多,普魯士軍隊也極為難纏,而在萊茵河戰場,雖然深入了敵境,但到處都在堅壁清野,襲擾不斷。
除了失敗就是失敗,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取得振奮人心的成就,路易十四只能寄希望于海軍。圖爾維爾正是知道這一點,才不顧身體的不適,組織各方力量準備,他知道,如果自己不了一個合適的方案,那么國王就會命令他的艦隊去打阿姆斯特丹。
“陛下,我們找到了敵人的弱點。”
“是什么”
“棉花,陛下,是棉花。”蓬查特蘭伯爵沉聲說道。
“似乎是不起眼的東西。”路易十四低聲說道,但是想到當年法國里昂紡織業的輝煌,想到這些年紡織業沉淪給法國帶來的慘痛的財政損失,路易十四又自己反駁了自己“不,棉花很重要,紡織業非常重要。”
為了讓路易十四相信自己,蓬查特蘭把自己所調查來的所有信息告知,也是為了避免國王在極度渴望勝利的情況下,做出錯誤的判斷。
在帝國三十八年的今天,最大的紡織業國家就是帝國,帝國了世界上最多的紡織品,尤其是棉紡織品,也消耗了世界上最多的棉花。所有去過東方的歐洲人都驚嘆于帝國紡織業的興盛,他們也發現,中國人這些年一切的科技進步似乎都與紡織業有關。
而歐洲各國原本就有紡織業,比如法國,在四十年前,路易十四和他的財政大臣推行重商主義時,法國就是歐洲最大的紡織國家。
棉紡織品是帝國目前最有競爭力的產品,沒有之一,也不管是在歐洲還是殖民地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除了關稅,沒有任何辦法保護我們的紡織業不被中國紡織品摧毀。”這是荷蘭總統海因修斯在議會上說的一句話。
荷蘭是第一批引進東方技術,建立本國紡織業的國家,雖然他們引進不了蒸汽機,但可以引進紡織機、軋棉機等機械,有些是手工的,有些是水力的,這使得荷蘭成為了歐洲本地紡織業的中心,而緊隨其后的則是普魯士、俄國。
這些國家都用關稅來保護本國的紡織業,提高進口關稅,保證本國紡織品相對中國紡織品有競爭力。歐洲的紡織業發展,促進了帝國機械、化學染料等產品的出口,但即便如此,帝國方面也想方設法的擊垮這些國家的紡織業。
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歐洲國家的紡織業雖然也稱得上發達,但原材料嚴重不足,整個歐洲,就沒有多少適合種植棉花的土地,所以本土原料只能做毛紡織,但毛料完全無法和棉布進行競爭,所以荷蘭、普魯士等國為了維持本國紡織業,就必須維持住棉紡織廠的開工,而至關重要的棉花卻無一例外的來自海外。
荷蘭與普魯士兩國的棉花主要來自小亞細亞和埃及地區,西印度群島雖然也有份額,但競爭不過帝國的美洲行省和南非行省。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開打之后,海外事務部就制定了摧毀歐洲紡織業的計劃,辦法很簡單,讓帝國的航運公司以各種理由拒絕為荷蘭、普魯士運輸棉花,因為紡織品很有競爭力,航運公司與紡織企業合作很多,又有官方政策,航運公司只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