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親人的離去讓李君威無比難受,他雖不是太后親生,但太后卻如生母一樣疼愛。李昭稷雖是侄子,也是他最疼愛的孩子之一,就連那容妃,她與皇帝的結合都是李君威當的月老。
但傷心之事,只是小節,真正的大事在于,李昭稷是皇帝唯一的兒子,他的離去意味著皇帝失去了唯一的繼承人。雖然李君華本人從來就沒有把李昭稷視若唯一,可這種心思也只有寥寥幾個人知道,至少在天下人看來,皇帝子嗣斷絕,社稷不穩。
無論家事還是國事,李君威都必須返回帝國,他讓裴元器暫時坐鎮休達,命還在巴拿馬的榮王李素前來接替,執掌海外事務,本人略微收拾了一下,坐上通報船,立刻出發回國。
那艘以青鳥為名的通報船是一艘三桅飛剪船,同時配有蒸汽動力,在風力最充足的時候,速度可以達到二十二節,而在風力不足,打開蒸汽機航行時,可以達到十八節,一路航行,即便在塞得港和直布羅陀,李君威都沒有下船,用了三十四天,回到了申京。
李君威回到了申京,去見了父親,去見了兄長,去見了母親,去見了皇嫂,他沒有說什么我早就知道養狗會出事這種屁話。他也沒有安慰這些親人,因為他自己也是極度傷心的。
他只是陪伴在他們身邊,陪著皇帝辦公,和父親一起下棋,吃母親和嫂子做的飯菜,時間是能抹掉傷痛的,但不是短時間。
李明勛老年喪妻、孫兒去世,他變的有些遲鈍,平時喜歡開玩笑的他現在話很少。皇帝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雖然不過四十六歲,但白發與日俱增,他看起來老了很多。
整個皇宮里死氣沉沉,孩子們也不敢打鬧嬉笑,全都壓抑著自己。原本裕王府的孩子全都住在宮里,現在包括皇帝的女兒們也都暫居到了王府。
李昭稷不是一個完美的孩子,他小時候很淘氣,很狂傲,被李君威教育一番后才改了性子,在那以后,他與兄弟姐妹親密了很多,不再認為自己身為皇子是特殊的,也變的好學上進。他的離去,帶給了愛他的人太多的悲傷。或許有人再也走不出這種悲傷了。
六月的一天,在御書房辦完公務,隨著內閣大臣們散去,李君華起身,與李君威一起吃了些東西,然后帶著兄弟去了奉先殿。
奉先殿里祭祀的那些牌位全都是李明勛胡編亂造的,這個秘密只有李君威一個人知道。二人一起上香后,李君華拿出了供奉在臺上的一卷圣旨,遞給了李君威。
這是帝國皇位傳承的圣旨,是秘密議儲的措施所在。
而打開圣旨,卻不是把皇位傳給皇子的旨意,而是表明若皇帝意外離世,由太上皇李明勛定繼位之人。并且在圣旨最后表明,裕王、誠王、成王三人有參議之權,若太上皇大行,則定位之人由三王順序決斷。
“雖然昭稷以太子之禮下葬,但我從未屬意他為繼承之人。”李君華盤腿坐在了蒲團上,平淡的對兄弟說出了自己的心跡。
“昭稷已然去了,他是一個好孩子。”
“是啊,只是他短暫的一生都為展現出當一個好皇帝的潛質。”李君華說。
李君威不明白兄長是何意,李君華卻是接過那封詔書,扔進了火盆之中“我沒有兒子了,老三,我鄭重問你,你愿意當皇太弟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