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威說“把所有和法國有關的情報和資料找來。”
行營里的人都知道,裕王這個人是不喜歡看各類文字資料的,遇到重要的事情,他一般會直接詢問有關人員,但這一次不同,他不僅召來了負責歐洲各國外交的段毅,剛剛從巴黎撤回來的紹杰等人,還調閱了不少資料,甚至連看不懂的巴黎報紙都找來不上,讓懂法文的人念給他聽。
之所以一反常態,是因為李君威陷入了兩難境地,法國現在的狀態讓他拿捏不準了。
如果按照之前的計劃,在法國向帝國宣戰后,帝國已經獲得了合理介入法國局勢的理由,就應該想方設法的主導對法國的軍事行動和政治清算,防止奧地利等國對法國要求太過,破壞了歐洲均衡的局勢。
一旦法國失去了歐洲大國地位,奧地利的神圣羅馬帝國就會一家獨大,考慮到大同盟的存在,以及歐洲各國都要求政治自主化,擺脫帝國的影響,那么很有可能形成一個針對帝國的聯盟,哪怕只是大同盟常態化,對帝國也是不利的。
帝國需要的是一個均勢的、內部充滿敵對仇視的歐洲。
從戰略方面考慮,帝國似乎應該打著對法國作戰的名義支持法國,但從政治方面考慮又是另外一項選擇,那就是巴黎的那個全國第三等級會議,這是一個明顯的資產階級組成的代議制組織,雖然他們還沒有提出推翻波旁王朝的封建帝制,但問題在于,這個組織已經形成,且得到了眾多的支持,并且擁有了相當的武裝。
更重要的是,現在法國處于生死存亡的時候,法國第三等級會議扛起了救國大旗,意味著這個組織的影響力還會進一步的提升。
如果帝國支持法國,就意味著法國資產階級的勝利,無論是將來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還是建立一個資本主義共和國,對帝國來說都是挑戰。要知道,李君威在十幾年前,為了推翻英國光榮革命組建的君主立憲政府,煞費苦心,難道現在要支持一個這樣的政府嗎
可如果為了壓制歐洲資產階級的力量,就要壓制法國,一個大同盟就讓法國吃不消了,加上帝國,法國會怎么樣帝國所需要的歐洲均勢是不是會打破呢
“我們可以先消滅巴黎第三等級會議,然后再設法維持法國的統一。”在前往勒阿弗爾的路上,李昭承如此對李君威說道。
李君威問“那你認為,誰來出手消滅第三等級會議,我們,大同盟還是波旁王朝”
“我們肯定不行,這需要太多的軍事力量了。而能調動的軍事力量只有一個混編旅。至于其他兩個方面嘛。”李昭承顯然對這種政治上的爾虞我詐不太擅長,也說不出個四五六來。
李昭譽說“父王,孩兒覺得,在戰爭結束前,該大同盟來做這件事,戰爭結束后,只能由波旁王朝來做。”
這是顯然的,自從十一月五日大同盟軍隊圍困巴黎已經過去了二十天,英國公爵丘吉爾與巴黎城的國民自衛軍進行了大大小小七八場戰斗,結果都沒有占到便宜,國民自衛軍,已經領到他們的全國第三等級會議已經通過這些戰斗向全世界證明,他們不是什么隨便就能收拾的小丑,他們是法國一支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保護法國大國地位的波旁王朝也會利用國民自衛軍,自然也就談不上對付。
事實上,最新的消息是,法國皇太子在抵達波爾多,安頓下來后,第一時間處置了禁衛軍的兩個將領,原因就在于,這兩個將領曲解了皇太子的命令,皇太子派遣他們去維持巴黎秩序,而他們卻以為是去鎮壓。
如此一來,第三等級會議與波旁王朝的誤會解開了,加上是皇太子宣布的召開三級會議,所謂第三等級會議,只是三級會議的拓展性會議和分會場,如此,第三等級會議也是合法的了,再加上皇太子很快委任沃邦元帥為巴黎城防司令,授權其盡一切可能保衛巴黎,那國民自衛軍也成了合法武裝。
一直到十二月六日,帝國遠征軍才抵達了巴黎城下。
這支軍隊只有八千多人,是一個混成旅,來援非常復雜,既有裕王行營的禁衛團,也有駐扎大西洋城的兩個半營的海軍陸戰隊,還有高加索團的一支,騎兵只有四百多,火炮不過十二門。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軍事準備時間實在太倉促,而且在法國宣戰帝國進入戰局,還要派兵去直布羅陀和哥薩克共和隊換防,派軍支援葡萄牙,還要留守一支軍隊駐扎勒阿弗爾,保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