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馬澤帕好”
裴元器點點頭“我確實是這么想的,從能力上來說,其實澤連科更強一些,但這個人野心很大,是一個極端的民族主義者,您也知道,他很大可能是一個俄羅斯族,或者是個波蘭人,是烏克蘭族的可能性最小。但這些年,他完全把自己當成一個烏克蘭人,也完全把為烏克蘭贏得民族獨立和生存空間作為一生的目標。
這樣的人,實在不好操縱啊。”
說到這里,裴元器補充說“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我馬上要交卸職責了,這件事由你來決斷,或者由榮王來定,我并不認為我會比你們兩個英明,我只是覺得,我在西津時間久,和澤連科打交道更多一些,了解也就深一些。”
李君威拍拍裴元器的肩膀“元器,這么些年,你越發謹慎了,其實你我兄弟之間,不需要說這些的。”
“不一樣了,這一次兄弟我回京是高升的,西津這邊但凡有什么爛事,最終都會追溯到我身上,特別是和你合作。
咱們皇上,我還是了解的,他最疼的人就是你,哪怕大家都是四十多的老家伙了,萬一出什么岔子,也不會讓你承擔,我可不想替你背黑鍋呀。”裴元器半開玩笑的說道,作為一個要回京高升的人,他自然是希望自己的政治履歷是完美無缺的。
李君威很是無奈,說道“好吧,既然如此,我就跟你交交底,原以為你要回京,這件事淺嘗輒止,日后有功,你也算是參與了贊畫,弄錯了,你也能置身事外。你不放心,我也就把心中所想告知與你。”
其實李君威的想法遠遠比裴元器以為的要復雜,他可不是早早的選定了澤連科,騙馬澤帕去刺殺彼得,借彼得之手替澤連科除去競爭對手。當然,這也只是其中一個選項,最后的選項。
李君威的意圖很明確,把馬澤帕的計劃通過情報系統告知彼得,讓彼得早有防范。現如今的形勢,卡爾十二世從波蘭東進,進攻俄國。彼得面對馬澤帕的陽奉陰違,最穩妥的辦法有兩種。
一種是將計就計,假裝上當,想辦法殺了馬澤帕,奪取其兵權為自己所用。但這種辦法不可能成功,因為只要彼得得到情報后沒有動靜,就肯定是這種企圖,李君威也會想辦法通知馬澤帕防范的。
另外一種就是先下手為強,率先出兵,滅了馬澤帕的哥薩克勢力。而這才是李君威想要的結局。
只要彼得先下手為強,憑借俄國在哥薩克中多年的經營,馬澤帕必然是無法抵抗的,這個時候,帝國又不會出面,馬澤帕能請求支援的只有兩方,一方是瑞典的卡爾國王,一方是南面的澤連科。
但其實馬澤帕沒得選,如果選擇了卡爾國王,他獨立建國的計劃就徹底泡湯了,因為那意味著拋棄帝國,而如果選擇澤連科,就意味著依舊遵循與帝國的約定。
說白了,李君威的設計陷害,就是要促成馬澤帕和澤連科這兩支烏克蘭勢力聯合起來。只要他們聯合起來,完全可以在瑞典和俄國之間不做選擇,讓他們分出勝負,而只要他們聯合起來,建立一個烏克蘭國,而且是領土面積較大的烏克蘭國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也只有他們聯合起來,未來的烏克蘭國中,澤連科就不能一言九鼎,就不怕他不受管控。
至于為什么不直接扶持馬澤帕,其實原因也特別簡單,帝國扶持烏克蘭與扶持普魯士一樣,需要的是一個足夠強力的國家,顯然,馬澤帕之流也就是復興其父親時代存在過的哥薩克酋長國,那種松散的部落聯盟似的國家,亦或者,馬澤帕人老心未老,也就能建立一個封建集權國家,在人口和土地有限的情況下,這樣的國家對帝國意義也不是很大。
裴元器在聽完了李君威的計劃,直接搖頭,想了想,還是搖頭。
李君威只是聳聳肩,不置可否,也沒有評價,只有李昭承在一旁看的嘖嘖稱奇,見裴元器拿起獵槍準備去打獵,李昭承連忙問李君威“爹,爹,為什么裴大爺搖頭啊,他不同意你的計劃嗎”
“這我怎么知道,你覺得呢”
“不應該是不同意,若是不同意,他就應該據理力爭啊。”李昭承又一次用起了自己的排除法“那是他有更好的辦法也不對,若是有的話,他也應該說出來,畢竟你已經讓人給沙皇送信了,晚了可就什么都來不及了。”
自言自語了好一會,李昭承也沒有得出結論來,李君威說“你想知道答案嗎”
李昭承滿臉都是求知欲,他連連點頭,李君威敲了一下兒子的腦袋“你老子還想知道呢,你不會主動去問嗎,在這里瞎猜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