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英法荷等西歐國家把成立國聯這件事看的太簡單了,而擁有豐富外交經驗的帝國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
小威廉眼見二人聊了這么久,也沒有人來打攪,索性直接說了自己的目的“昭承,你覺得普魯士能在國聯之中成為常任理事國嗎”
“這很難。”李昭承當即說道,繼而他笑了笑“當然,這是我的個人見解,并不代表帝國的意思,關于這一點,你們也應該積極爭取,我想帝國也愿意便利,只不過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普魯士是否成為常任理事國,是不能作為帝國加入國聯的前提條件的。”
小威廉當然明白帝國方面的態度,但他還是問道“你是否可以詳細說說呢”
“其實很簡單,常任理事國就是世界大國,顯然普魯士不是一個世界大國,你們甚至連海外殖民地都沒有。如果普魯士可以成為常任理事國,相信很多國家都會自認為有資格。
那么問題就來了,很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面,國聯之中有十幾個常任理事國,那國聯的意義就會進一步的下降。
帝國對于常任理事國的態度是,這個常任理事國應該是單數,方便投票時的少數服從多數,以五個或者七個為事宜,最佳還是五個。”李昭承倒是也沒有隱瞞。
“為什么五個最合適呢”
李昭承笑著解釋起來“顯然,與帝國友好的國家里,帝國與奧斯曼是毫無疑問是有資格的,找到第三個國家就比較困難了。而對方呢,英荷法三國是創始國,同樣奧地利和俄國也是大國,他們就有五個國家有資格參與,如果是七個,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對面四個,我們三個,如果是五個,我們就占兩個,對面三個,僅僅是這三個名額,就足夠五國爭吵了。”
小威廉輕輕點頭“為什么帝國不尋求友好國家占多數呢”
顯然,小威廉依舊沒有對普魯士無法成為常任理事國死心,李昭承只是淡淡說道“加入國聯,不僅是國際外交事件,也要考慮帝國內部問題。而且友好國家是否占據多數,其實意義并不沒有那么大。”
其實也不用多說,所謂的內部問題就是印度斯坦帝國是否加入國聯,是否成為常任理事國。顯然帝國不愿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雖然在李君度去世之后,兩國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緩和,皇室之間交流也頻繁了很多,但帝國一直視次大陸為帝國勢力范圍,或者說,視整個印度洋為帝國勢力范圍。
而國聯是一個國際組織,一旦有這么一個國家加入了國聯,那么日后次大陸發生什么事,歐洲國家就會來插一手。
反過來說,國聯的創辦原本就是歐洲國家想要獲得一個平等與帝國對話的平臺,并且盡可能捏合各方勢力與帝國進行全球競爭,如果強壓他們一頭,那國聯就沒有意義了,如果逼著他們組建一個歐洲聯盟,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更重要的是,所謂的常任理事國,只是不用進行選舉就可以進入理事會的大國,除此之外,并沒有多大的實際權力。比如裕王李君威曾經授意外交人員試探,是否給予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的權力,以期實現大國一致,但被拒絕了,不要說英法這兩個致力于與帝國競爭的國家,就連普魯士等國都選擇了拒絕。
其原因就在于,國聯只是一個吵架的平臺,控制事態的機制。并不是想要真的實現世界和平,別的不說,已經走向復興的英法已經致力于海外擴張了,怎么愿意見到世界和平呢
國家與殖民地之間的戰爭,小國之間的戰爭,小國與大國之間的戰爭,大國與大國之間的戰爭,這幾種戰爭,參加國聯的國家其實都不在乎,國聯唯一要解決的就是不要讓戰爭上升成為國家聯盟這類戰爭,也就是不要發生世界大戰。
如果常任理事國有了一票否決權,那么意味著大國之間的戰爭都不會有了,勢力范圍也就要確定下來,對于帝國來說有利,對于其他致力于擴張的國家則是完全不利的。
因為沒有一票否決權,所以國聯的意義其實沒有那么大,正如李昭承經常說的那樣,國聯就是給各國一個吵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