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除了來自外部的威脅和影響之外,南洋地區內部也有問題。
在南洋諸國中,馬打藍蘇丹國無疑是最強大的,人口眾多,當年是可以和荷蘭殖民者平起平坐的,幾次圍困巴達維亞。
荷蘭人被趕走之后,帝國一度有殖民爪哇地區的計劃,馬打藍蘇丹國就是最大的阻礙,只不過那個時候官方的殖民行為已經停止,只有帝國商人籌集資金,但因為受限于規模和能力,國內對殖民行為的反感,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但帝國是全盤收納了荷蘭人在爪哇島的勢力和地盤的,而馬打藍蘇丹國一直要求帝國歸還當年荷蘭人侵占的土地。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吞下去的東西就沒有吐出來的道理。
在那之后,馬打藍蘇丹國就一直與帝國處于政冷經熱的狀態。馬打藍宣布不對帝國進行朝貢,保持本國的獨立地位,不成為帝國的藩屬國。進一次一點,就屬于馬六甲以東的頭一份。
只不過,馬打藍蘇丹國也并不敢招惹帝國,其表現就是一方面與帝國保持距離,但是又不敢引入西方勢力與帝國對抗。一直拒絕歐洲各國與其進行貿易。
但在經濟上,雙方來往相當的密切。爪哇島擁有非常肥沃的土地,馬打藍是南洋地區最大的糧食出口國,而香料等熱帶作物種植也相當具有競爭力。
然而,在最近兩年,馬打藍蘇丹國變的有些難以控制,在向帝國提出領土要求被拒絕后,其竟然決定向東發展,先是吞并了井里汶蘇丹國這個爪哇內部的小國,后又轉向進攻巴厘島王國。
雖然巴厘島王國迅速宣布成為帝國藩屬,保住了政權,但馬打藍蘇丹國占領其部分土地一直沒有被歸還。
同樣,在呂宋南部的棉蘭老島及周圍海域,馬京達瑙蘇丹國與蘇祿蘇丹國也發生了戰爭。馬京達瑙蘇丹國曾經投靠過西班牙殖民者,西班牙又曾經重創過蘇祿蘇丹國,而蘇祿蘇丹國在前帝國時代就與帝國處于友好狀態。
這一朝的蘇祿蘇丹國開國蘇丹就是當年太上皇李明勛從關島西班牙人奴隸營里解救出來。后來其手下維齊爾叛亂,李明勛還要求帝國海軍護送其在帝國境內留學的王子回去復國。
從第二代開始,蘇祿蘇丹國強盛起來,一度滅掉了棉蘭老島上的幾個小國,當時這種行為得到了帝國的支持。畢竟那時候雙方關系很友好,蘇祿蘇丹國擴張所至就是帝國商品的市場。
只不過在十幾年前,馬京達瑙蘇丹國復國,屢屢擊敗蘇祿蘇丹國,重新占領了棉蘭老島的大部分土地,雙方一直處于戰爭狀態。
在蘇門答臘島上,幾個小國也是爭斗不斷,南洋就沒有和平的時候。
最近一段時間,南洋各國的戰爭越打越厲害,烈度在逐漸增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些君主,尤其是馬打藍蘇丹充滿了擴張,這種君主的擴張行為是導致戰爭的直接原因。但帝國方面的不作為和亂作為也是重要原因。
這些蘇丹國因為是向各綏靖區掛鉤的,而這些綏靖區的主官都是陸軍和海軍的軍官,軍官們最熟悉的是軍事業務,而非經濟、外交業務,自然愿意看到管理的地區處于混亂狀態。
越有戰爭,軍人的價值和地位也就越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另一方面,國內商人在當地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別的不說,這些小國是怎么搞到的那么多武器,又是從哪里得到的錢就購買武器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國君主向帝國方面借款。
這種借款不是公開的,既不是向帝國政府借款,也不是向帝國銀行貸款,而是向帝國一些有錢的商人借款。
因為南洋都是一些封建的,的政權,與帝國方面的貿易額一直不是很大,戰爭一起,貿易也多了起來。
顯然,一切的利益都是短期的,長期來看,南洋的亂局是對帝國有害的。
一品湯池。